第十八章 在路上(第1/3頁)
章節報錯
文安距離京師130公里,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的廊坊市文安縣,在明代歸屬霸州。
當天夜裡酉時末,李棟和童子軍們悄悄的離開了營房,開拔了,不知道是不是張春事先安排好的,團營那邊一片寂靜,並無士兵過來阻攔盤問,一切順利,在嚮導的帶領下,按照事先的安排好的先向西走,然後在轉向南。
說起來這是李棟前世今生第一次正式的軍事行動,也是童子軍的一次正式軍事行動,所以不管是李棟還是下面的童子軍都很激動,玩命的走。一個晚上居然走出了20公里,在寅時(今凌晨三點到五點)安營紮寨休息。
走了四個時辰,這一千多號人路上行軍,紮營,生活吃飯無一不需要李棟一一安排,可李棟平時只抓每日的作戰訓練,哪懂這些後勤之類的工作,而且還是晚上,各種安排命令傳達得特別的慢,弄得李棟焦頭爛額的。
幸好有那些張春送給李棟的老兵在旁邊指導,磕磕絆絆的好容易把營寨,帳篷立好,很多童子軍根本顧不上吃飯就已經在帳篷裡睡著了。
三個時辰後,午時(今11點到13點)李棟讓傳令兵把大家叫起來吃飯,然後繼續走,可能是剛開始的興奮勁過了吧,李棟感覺大家越走越慢,王守仁騎馬過來。
“太子,部隊這麼走不行啊,就是走到了士兵們也打不了仗”
由於昨晚沒睡,李棟的生物鐘完全被打亂了,頭昏昏沉沉的,身體也在馬上無力的左右搖擺著。
“現在什麼時辰了?”李棟問
王守仁看看天,“大概酉時吧”
“才走兩個時辰,我們剛才走了多少裡?”李棟問
“估計也就15裡左右”
李棟搖搖頭,無力的對傳令兵說
“讓士兵們安營休息吧”
“滴滴答。。。”
“先生我大明朝的步兵行軍每日大概走多遠??”李棟問王守仁
“根據情況而定,平均30裡左右”王守仁答
“什麼,才30裡”李棟瞪大了眼睛,心想“壞了,乾糧帶少了,我是按照人正常每小時5公里計算的,每天走8小時也就是每日40公里準備的乾糧。而且因為考慮到行軍時間不長,我連一個大夫都沒帶,要是我的這些士兵有個頭疼腦熱的可怎麼辦??”
李棟皺著眉頭計算著
“那豈不是說我們還要走九天,若是路上在遇到點什麼事情,乾糧該不夠吃了”
“張永,到了大一點的縣城,讓輜重部隊多補充點乾糧,在找幾個大夫隨軍”李棟大聲的喊著。
李棟搖搖頭對王守仁說
“這次行軍打仗還真是給我好好上了一課”
王守仁也苦笑道
“太子爺我何嘗不是如此,自認為苦讀兵書戰冊,這些小事確從未認真考慮,慚愧,慚愧啊”
李棟哈哈一笑
“這樣也好,問題暴露出來,針對性的解決就是,總比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候突然出現的好,那樣可真就是措手不及了,而且”李棟指了指那些正在幫助莊戶們安營紮寨的童子軍說
“這些孩子將來我是要放出去讓他們獨自領兵的,有了這次的經歷,只怕對他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回去把這些總結一下,制定成規章制度,以後照章辦事”
王守仁也笑著說
“太子爺能如此想我就放心了”
。。。
皇宮大內。
“不好了,太子爺又跑了”
“快去找”
。。。
部隊呈一字長蛇,沿著官路已經走了三天了,每天走30裡,然後就安營紮寨。
錢行領著狙擊一大隊在隊伍周圍5裡左右探查警戒,他們在那些老兵的指導下已經很有點夜不收的樣子了。
李棟騎在馬上已經沒有了剛開始出來時的興奮勁,也沒有了處理各種雜務的煩躁,只是很平和的看看周圍的風景。這個時代完全沒有後世的工業汙染,空氣也是異常的新鮮,李棟想估計如果沒病沒災的,就這空氣質量李棟活到80歲跟玩似的。李棟正神遊呢,錢行快馬跑了過來。
在馬上衝李棟行了個軍禮,李棟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