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目前掌握的資訊來看,無論是五六十年代還是八十年代的時候,做這道菜只需要勾芡一次即可。

三次勾芡是怎麼來的?

難道是做菜的師傅手藝太差,需要三次勾芡甚至是補芡才能夠將湯汁給收濃嗎?

而且這道菜如果下芡太早的話,湯汁收得太快,還會造成糊鍋,所以這樣的做法也不知道是哪個廚師想出來的。

紅油辣椒楚雲風早就提前準備了,而且是準備了三種不同的紅油。

有辣味兒型、香辣型、複合型。

這三種紅油各有特色,突出了口味的不同,不同菜式中選用的紅油其實區別是很大的,特別是在冷盤的使用中。

薛師傅後面使用了豆瓣醬、醬油和紅油,其實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加了菜品的色澤,無論是豆瓣醬、醬油還是紅油,對菜品的色澤都有很大的提高效果。

顏色越鮮豔的菜品,吸引食慾的效果越高。

開始吧!

由於調料眾多,所以楚雲風需要試驗的步驟和時間也就多了起來。

牛肉的處理還是跟以前一樣,這個可以pass。

但是據車老說,後面老店開始用豬肉來做麻婆豆腐,他們去吃的時候是再也吃不到以前的那種味道了。

但是在自己這裡,一定是會堅持用牛肉來做的。

楚雲風開始了大量的實驗,牛肉炒制酥爛之後,下入豆瓣醬和醬油爆香,加入了高湯,下入豆腐,後面的流程就值得考究了。

究竟是先下入哪一樣配料呢?

蒜苗?

辣椒油?

豆豉?

芡粉?

楚雲風也只有一樣一樣地來實驗,等到豆腐燒製了一會兒之後,才開始下入配料。

後面可是有四種配料,所以需要實驗的組合很多,而且火候上的掌握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於是乎,這一回的擺盤比上一道更是多出了不少,在花費了9天16小時26分鐘之後,楚雲風查詢了一下菜品編號,自己足足做了接近2000道豆腐,才堪堪完成了自己的實驗。

2000多道豆腐,就這樣一排排地擺在面前,看上去蔚為壯觀,這絕對是大手筆,可以想象楚雲風為了這道菜付出了多少心血。

最後,楚雲風開始一一觀察了起來。

這麼多道菜,要是自己一一仔細觀察的話,浪費的時間可是不少,所以需要用排除法來節約時間。

首先剔除的是色澤較差的部分,這一下就去掉了500多道菜。

再次剔除的是蒜苗過度烹製的部分,也去掉了300多道菜。

其餘有瑕疵的也開始繼續剔除,最後就只剩下了600多道。

楚雲風再一一地仔細檢視,拿著筷子一一翻看了起來。

雖然無法品嚐,無法聞到香味兒,但是檢視並不受影響,最後自己鎖定了18道,然後出了系統空間。

出來之後,便看到瀟瀟和艾艾兩人正拿著手機,手指在上面快速地按動起來。

馬福也不甘示弱,做著同樣的事情。

“你們在幹嘛呢?”楚雲風看到這三人神情緊張,像是如臨大敵一樣。

三人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搬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