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失傳菜式的不凡(第2/3頁)
章節報錯
研討會的形式也是很簡單,那就是拿菜品來說話,每一位參與者都可以上演講臺來講述自己帶來的菜品。
大家都是提前準備好了資料的,如果會做的,那麼在給大家講解完這道菜的歷史之後,便會被邀請去灶臺那邊給大家露一手。
不過肯定是有大部分的菜品是沒辦法制作出來的了,因為這些菜品的製作手法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程序之中。
而許多食材的失傳也讓許多的菜品絕跡,無法再恢復到它原來的面目,不過這一部分的菜品主委會還是邀請了大家把它給講述出來。
畢竟有可能的話,用替代方案把它給復原出來,雖然可能食材達不到它本身的味道,但是模樣應該能夠惟妙惟肖的。
隨著候會長宣佈本次研討會正式開始之後,第一位被邀請上來的師傅來自最華夏的湘菜地區,李凱明師傅。
這位師傅一上臺便受到了全場熱烈的歡迎,這可是開場的第一位,大家的勁頭兒也是很高,很是期待他帶來的是什麼菜品。
當投影儀一開始顯示ppt的第一張圖之後,所有會場的人都驚呼了起來。
“不錯啊,這道菜看起來很精緻!”
“子龍脫袍,這名字取得好啊!”
“沒聽過、的確是沒聽過,這道菜看起來不凡啊!”
......
子龍脫袍!
光是聽這個名字就很有意思,也個人一種很不一樣的意境,這道菜的色澤相當的豐富,白、綠、褐、紫四色相映,讓人相當的有食慾。
李凱明師傅很快開始介紹了起來,這道菜的主料用的是鱔魚,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手法很是有些複雜,現在已經沒多少人會了。
特別是鱔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故老師傅將此菜取名為“子龍脫袍”。
之所以失傳了,主要原因就是要做出這樣一道菜,卻往往考驗著一個廚師的刀工、上漿等技術,以及對火候的精準把控。
恰好經過了自己的不懈努力,總算是把這道菜給還原了出來,接下來便是大家掌聲有請,李凱明師傅開始給大家演示。
鱔魚去刺、去皮後,切成絲,用幹澱粉、雞蛋清拌好,加入鱔魚絲抓勻上漿。
整個過程大家看得最關注的便是鱔魚整個“脫皮”的技巧,不過即便是大家看得再認真,還是無法理解這手法的奧妙。
在場人之中,估計只有楚雲風看懂了,當李凱明師傅在演示的時候,他的手可是沒有閒著的,一直在不停地動著,不懂的人還以為他只是在模仿而已。
就這樣想要學會,那簡直是不可能的!
不過候會長卻一直在關注著楚雲風的動態,特別是看到他找了一個很不顯眼的地方坐著,看到新奇的手法就兩眼放光。
特別是當李凱明師傅演示完了之後,楚雲風這手上的動作立刻就停了下來,隨後他的嘴角便開始笑了起來。
臭小子,這是又學會了啊......
候會長默默地感嘆了一番,便開始關注起李師傅接下來的步驟。
大約四成油溫左右,李師傅便將鱔魚絲倒進鍋裡開始“溜”了起來,並且馬上就將鱔魚絲劃散,再撈出瀝油。
豆芽、薑絲、紫蘇、紅椒切成絲,加上鱔魚絲和適當蒜泥、蔥段下鍋快炒後裝盤。
速度很快,製作這道菜的時間也不長,但是其中的技法很是讓人回味。
菜品呈上來大家都拿起桌上的筷子品嚐了一下,所有人都爭相讚賞了一番。
下一位上場的是一位來自於揚州的師傅,看年紀應該是有七十多歲了,不過可能是保養得不錯,看起來也就像是剛六十的模樣。
別看年紀大了一些,這穿著還挺時尚的,據說是開了一傢俬房菜,現在已經是交給自己的兒子在經營了。
齊開山老師傅帶來的菜品可不一般,當照片被放出來之後,就連楚雲風都忍不住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這一次的研討會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所有參會的人都不知道大家帶來的是什麼菜品,組委會倒是知道,不過並沒有給大家理出一個清單。
所以這便增加了大家的期待感和神秘感,這道菜既然都能夠引發楚雲風這麼大的驚訝,那麼其他人就更不必提了。
現場的驚呼聲也是此起彼伏,起身的人更是不少。
原因很簡單,這道菜誕生於一百多年前的邵伯,叫做邵伯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