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都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來這裡就餐的達官貴人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家裡都有當地的名廚。

而這些貴人們都講究一個上層社會的潛規則,那就是炫耀。

所以有的時候在赴宴的過程中會帶著自傢俬廚和家廚做的菜品,放到宴席上請大家品嚐,以顯得自己很有品位。

更有甚者直接把自己的私廚和家廚一起帶來,在正興園的後廚做菜,而這些各自帶來的廚師做出的菜都會進行一番比拼。

誰家的廚師做出來的菜不錯,自然都會得到其他人的讚美,這樣一來主人自然是大有面子,滿足了這炫耀之心。

這樣一來的話,正興園的關正興就有機會跟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名廚們進行交流,而且他也非常的尊重這些廚師。

所以他每次都會跟這些廚師好好地交流一番,並且對他們做的菜進行反覆的揣摩和學習,而且有不懂的地方也不吝求問。

久而久之,關正興開始掌握了大量的頂級菜品,隨後他開始將這些菜品進行改良、融合和創新。

這是菜品上面的改變,而要讓菜品變得更加有檔次,這也跟關正興的一個興趣愛好有很大的關係。

這關正興喜好收藏古器,他所收藏的餐飲器具像古色斑斕的瓷盤碗盞,精緻的象牙和烏木包銀筷子等,全部都陳列於包席館內。

這自然就構成一道獨特的景緻,令當時蓉城不少上流社會食客們心醉神迷。

所以在餐具的選用上面,關正興是下了大功夫的,所有的餐具都是非常的精美,而且每一道菜使用的餐具都不相同。

關正興素好收藏古器,所收藏的餐飲器具像古色斑斕的瓷盤碗盞,精緻的象牙和烏木包銀筷子等,皆陳列於包席館內,構成一道獨特的景緻,令當時成都不少上流社會食客們心醉神迷。

其次就是菜品了,這正興園的菜式菜品多以精緻大氣著稱,尤為是海味類的菜餚,從燕窩、海參到魚翅、魚肚,其成菜方式和品種隨季節不同而富於變化。

這些都是達官貴人的紛紛追捧的目標,所以每當有宴席的時候,這些菜式都是少不了的,而且是必須得有,才能顯得宴請的主人有面子。

不過山珍野味類菜餚,也有很獨到的的烹製方法和風味特色,即便是普通原料做成的菜餚,這刀工也是非常細膩和精緻。

就比如通常的“福”字肉、“萬”字肉、“壽”字肉、棋盤肉、虎皮肉等,無論刀法還是裝盤造型,都風格特異、別具一格。

更為精到的是正興園的湯菜,制湯格外講究,集色、香、味、器、養於一體,在食客中享有很高的口碑。

接下來我要說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這關正興在蓉城開辦這正興園的時候,操辦過三次滿漢全席。

這滿漢全席跟京城的版本有很大的區別,而且據說菜品的精緻程度甚至是比很多京城版的都還要精緻。

所以說......”

“等等,這不對啊?”

萬老才剛剛說到這裡,楚雲風馬上就打斷了他的話,這讓一旁聽得津津有味兒的趙天昊無語了,這好好地聽完不行嗎?

而且自己的師爺沒說錯什麼啊,為什麼會說不對呢?

楚雲風其實對於關正興的瞭解比萬老恐怕都要多,他所說的這些事情自己都知道,一開始是從候會長哪裡瞭解到的。

後面加深瞭解是車老那裡,在瞭解麻婆豆腐的時候,從他這活字典口中又瞭解了一些。

最後從姑姑宴的泡菜經歷過程中又瞭解了一部分,可是這些都跟這蓉城版的滿漢全席毫無關係,不過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時間不對!

因為關正興在開辦正興園的時候是在1861年,而正興園在1911年的時候被大火給燒了,從那個時候開始,關正興就沒有再開店了,也沒有做菜了。

而作為川菜的搖籃榮樂園,則是在關正興的正興園被大火付之一炬之後,他說服了滿族商人戚樂齋,出資300塊大洋資助藍光鑑開起來的。

這榮樂園開業的時間是在1911年底,是關正興的得意弟子,也是他最看重的弟子藍光鑑開起來的。

可是開起來了之後,關正興卻並沒有再次出山,他的其他弟子也都各立門戶,在蓉城開了大大小小的餐館。

所以剛才萬老說關正興在蓉城製作了滿漢全席這事兒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問題來了,李老在那個時候都還沒出生呢?

他老人家總不能未卜先知,或者是穿越回去看關正興做滿漢全席吧?

所以當看到楚雲風有疑問,萬老的眉頭就皺了起來:“哪裡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