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又見失傳(第1/3頁)
章節報錯
“我明白了!”
慕晴超乎尋常的尖叫了一聲,然後非常激動地拿起手機放在了楚雲風的面前。
“一共有十八種,對嗎?”
快速地用手指了指手機,慕晴想要楚雲風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否有誤,隨即一臉期盼地看向了楚雲風。
而楚雲風呢,則是不緊不慢地喝了一口水之後,這才慢條斯理地點了點頭,一副穩坐釣魚臺的模樣。
“說正事兒呢,別鬧啊!”
看到楚雲風故意裝深沉,慕晴沒好氣地輕輕捏了他兩下。
此刻明顯是想要楚雲風告訴自己最終的答案,這十八種食材到底是有什麼作用,是用來製作一道菜呢還是幾道菜。
那麼問題來了,最核心的一道菜究竟是什麼呢?
慕晴心裡那個急啊,但是看到楚雲風那一臉得瑟的表情就知道他什麼意思了,於是輕輕地在他臉上親了一下,這才讓他馬上恢復了正色!
“你說得沒錯,這些單據上面這十八種食材的數量其實是比較恆定的,雖然有的時候多一些,有的時候少一些,但是相比其它的食材來說,它們的量都是比較大的。
所以這就從側面證明了,這十八種食材就是用來研製菜品的主力,而為什麼只是研製一道菜品呢,這就很簡單了。
這些黃酒罈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但是關鍵的問題是,我從劉師傅那裡獲得的佛跳牆配方跟這一份的差別有些大。
這其中至少是有5樣食材不一樣,而且相比劉師傅的版本,甚至可以說還缺少了三份食材。
這一相對比之後,這前後的差距就是8樣食材了,這其中的差別可就很大了。”
楚雲風也說出了自己猜測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猜出媽媽研製的菜式是佛跳牆,但是卻又不敢肯定的原因。
不過慕晴倒是有另外的想法:“會不會是媽媽研製的佛跳牆配方不一樣呢?
就像咱們的傳統川菜一樣,有些菜式也分為古法和創新,二者所使用的食材也並不一樣,所以食材用的自然也就不同了。”
慕晴的話楚雲風也是考慮過的,但是對於佛跳牆這樣名氣非常大的菜品來說,自己瞭解得確實不太多。
除了知道這道菜是閩菜之王外,它的做法以及相關背後的故事自己是一無所知,所以楚雲風也不得不慎重一些。
“你的猜測也是有道理的,這十八種食材有花菇、魚肚、魚唇、冬圭、鴿蛋、蹄筋、海螺頭、元貝、遼參、鮑魚、土雞、番鴨、豬皮、豬蹄、豬肉、龍骨、雞爪和鯽魚。
按照我的猜測,這前面十種食材應該是主食材,後面的八種食材應該是用來熬製高湯的。
但是這其中最讓我迷惑的是鯽魚,這製作佛跳牆雖然我不是太熟悉,但是卻也從未聽說過需要用到鯽魚。
最讓我認為你的猜測是正確的原因是,這其中的冬圭、元貝、海螺頭還有番鴨這四種食材的叫法你不覺得有些奇怪嗎?
這些應該都是本地人的叫法,而我們這邊是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說法。
先說番鴨吧,這大多都是沿海一帶的叫法,我們這邊一般就叫做土鴨或者是劍鴨等等。
而冬圭這種食材,我剛才網上查了一下,福建那邊的本地人把墨魚叫做冬圭,這更加印證了我的猜測。
最有意思的就是元貝了,這跟我們平時聽說的乾貝絕對是有所不同的,兩者其實差別還是有些大。
乾貝是扇貝的乾製品,為扇貝的閉殼肌製成,而元貝是將貝類中的扇貝和明貝煮熟,剝下其閉殼肌,經洗淨、曬乾而成的乾貨。
最簡單的區別就是元貝呈圓形,而乾貝為橢圓形,中間有凹處。
海螺頭也應該是福建那邊的本地叫法,所以這也是讓我加深這是製作佛跳牆的最主要原因。”
楚雲風的話也是讓慕晴點了點頭,認同了他的判斷,但是她還有一個想不通的地方:“那為什麼這單據上面寫的是這些本地食材名稱呢?
為什麼不將這些換成我們本地的食材名字?
還有,供應商那邊是怎麼知道這幾種叫法生僻的食材呢?
另外最後一個關鍵的問題,我們怎麼來確定這十八種食材就是來製作佛跳牆的?
如果是的話,誰會製作這道菜式呢?”
慕晴連續地追問,把自己心中所有的疑問全部都推了出來,既然自己不知道,那麼楚雲風肯定會想到答案的,自己對他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