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這四鰓鱸魚也叫做松江鱸魚,以松江這一帶產出的品質最好。

在古代的時候可是皇室宮廷菜品種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而且它曾經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魚”。

而且它的典故特別多,很多文人騷客都留下了關於它的記載,可以想象它的美味和地位!

特別是近代的一些事件,更是讓這四鰓鱸魚名聲大噪。

***也喜歡吃四鰓鱸魚。有一次,古牧向主席彙報工作時聊道:“主席,我覺得鱖魚最好吃,它們是吃活東西長大的,主席覺得什麼魚最好吃?”

***答道:“依我看,松江四鰓鱸味道應該不錯。我經常在書中聽古人提起,都說它好吃,沒有河魚的土腥味。”

古牧聽後,立即安排人到上海松江尋找松江四鰓鱸送往北京。***品嚐後果然大加讚賞,稱其確實沒有土腥味。

時任*****榮毅仁家族招待客人,保留菜中就有一道“四鰓鱸魚八生火鍋”,一般是用來款待最尊貴的客人。

基辛格於來到中國的時候,榮毅仁設家宴歡迎基辛格,主菜為一品大砂鍋,鍋內有四條松江四鰓鱸,全部夾給了4位洋客人,基辛格品嚐後,覺得鮮嫩無比,高聲說道:“味道太美了!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破冰之旅,來滬期間,***總理親批的選單中就有松江四鰓鱸魚,作為最高禮遇款待之,受到尼克松的高度讚譽。

尼克松訪華回國後,曾發表文章大讚中國四鰓鱸魚之美。

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來到上海,點名要品嚐松江四鰓鱸魚,但是一時之間忘了魚的名字,就說要吃“尼克松魚”。

市政府派遣專人到松江調撥四鰓鱸,用來招待英國貴賓,但松江政府無法提供四鰓鱸。

於是市政府只好派出300餘艘漁船外出捕撈,結果還是一無所獲。英國女皇只能留下無盡的遺憾而去。

現在你知道這魚到底是有多牛了吧?”胡月對四鰓鱸魚的典故那可是特別關注過,所以才這麼熟悉。

“既然之前都要滅絕了,已經是捕撈不到了,那現在為什麼又有了呢?”

楚雲風有些疑惑這件事情。

“就是因為英國女皇沒有吃到松江四鰓鱸,政府覺得很沒有面子,有損國家形象。

很快,這件事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養殖和發展松江四鰓鱸,領導人作了重要批示。

可是上海水產研究等部門曾多次研究和開展實驗,圍繞著從自然界中尋找和人工繁育松江四鰓鱸魚,然多宣告失敗。

直到2000年復旦大學發起和組織的“尋找松江鱸蹤跡”行動,改變了這一情況。

課題組組織學生在暑期分7個小組分赴全國沿海地進行尋找。幾個月後,派到山東和遼寧的小組終於在鴨綠江中找到了這種身形古怪、長有“四鰓”的魚。

在研究小組精心呵護下,野生四鰓鱸種魚在育魚苗場誕生了第一代魚寶寶。接下去怎樣培養其第二代成了難題。

自然環境中,松江四鰓鱸每年春節期間在近海里產卵,孵化出的魚苗不斷由海至河,上溯至純淡水區,到每年10月左右時,再返回大海“待產”。

研究人員根據這一生長的環境特點,精確模擬出這一“成長路線”。在不斷摸索試驗之下,孵育出了魚苗。現在松江四鰓鱸正式進入產業化階段,根據有關法規,該類珍稀品種經兩代人工繁育後,可供食用。

即便如此,它的養殖成本也是很高的,它是肉食性魚類,主要吃小魚小蝦等等,而且養殖的難度也有點大,所以才會賣這麼貴。”

胡月可是一直想學習四鰓鱸魚的菜式,可是一直沒那機會,吳大廚自己壓箱底的本事,怎麼可能教他。

“原來是這樣,這魚果然是有些名不虛傳,看來一會兒我得拿出看家本領才行了。”

楚雲風點了點頭,毫不介意笑著說道,話剛說完,便看到慕晴拿著一臺筆記本,小跑著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