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九十九章 陽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又堆起了笑容,他渾濁的眼神也亮了很多。
“何兄過獎了,我都是要奔50的人了,哪裡來的什麼年富力強,能力突出,我心裡想的也不過是趁現在還能幹點事,咱也抓緊時間發光發熱為國家再做一點貢獻,不管怎麼說,我也是從小就吃國家糧長大的嘛,就是讓我去掃地我也願意啊。要說這年富力強,能力突出,我看放到何兄身上才是最適合不過的,何兄只做副校長我看是太屈才了,以何兄的能力,我看應該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嘛。我可是一直把何兄當作是最好的朋友的,兄弟要是有什麼地方可以幫得到何兄的,何兄儘管開口,賈某人必將竭盡所能。”
何強看著賈長軍。
賈長軍看著何強。
兩人對視了幾秒鐘。
“哈……哈……”
“哈……哈……”
兩人同時大笑了起來。
“那不知道賈兄剛才說的請我去水晶宮的話還算不算數啊?”
“算數,算數,當然算數啦!”
“嗯……好的,不過就我們兩個人去的話也實在是不夠熱鬧,聽說賈兄還有一個換過貼子的拜把子兄弟,姓趙,趙總,現在在做什麼網路工程承包的,也是混得風生水起,賈兄也可以把趙總叫上嘛,如此人物我是早想結識了!”
賈長軍眼中閃過一道異色。
“何兄說地是趙祥瑞吧。我這個兄弟和我也是幾十年的交情了,我這個做大哥的話他沒有不聽的,何兄想要認識他的話,我一個電話他就到了。”
“那好,那好,一切就麻煩賈兄了!”
“哪裡話,我們幾個還用得著說這些,何兄也真是太見外了。我這個兄弟要是知道可以認識何兄的話,高興還來不及呢!”
“哈……哈……”
“哈……哈……”
……
楚震東在何強剛走後他就接到一個老同學打來的電話,他的那個老同學是走仕途地,現在雖然已經退休了,但仍舊老而彌堅,有著很廣的關係網。接到這個電話,楚震東很意外,兩人只閒聊了兩句馬上就進入正題。
“老楚,這麼多年,你的脾氣我實在是太清楚了,你這幾天做的事我已經知道了,你知不知道你是在走鋼絲啊?”
“這根鋼絲兩邊就算是萬丈懸崖我也要走下去。”
“你還是這個臭脾氣。都一把年紀了,你就不能學學我,在家抱抱孫子打打橋牌,為什麼總要站在風口浪尖上。你這把老骨頭也不怕被顛散了?”
“總要有人站在那裡吧?”
“唉!我就知道說服不了你,你以君子之心濟世。奈何世間小人太多啊,你小心晚節不保啊!”
楚震東心中一動。
“你是不是聽到什麼訊息?”
“哼。聽到個屁的訊息,要是聽到什麼訊息我早就飛來把你拉開了,哪裡只會給你打打電話?你以為別人做事都像你那樣,動不動就搞得驚天動地的,生怕天下人不知道嗎?你現在玩地是‘陽謀’,你想算計人家,你以為人家就坐在那裡讓你算計嗎?我走了一輩子的仕途,什麼陰謀詭計沒有見過。老楚啊。我在這裡提醒你一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現在已經變成了靶子,萬事謹慎啊!”
……
老同學的話並沒有引起楚震東的重視,他覺得自己從來也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也就沒有把老同學的話放在心上,此刻有更需要他操心的事,個人的問題他都永遠把它放到最後來考慮。
何強走了,何強提出的那份人事任命也流產了,坐在辦公室裡面的楚震東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如果說剛才和何強的交鋒只算打贏了一場戰鬥地話,那麼從整個戰略形勢上來看,西南聯大所面臨的態勢依舊十分地嚴峻,不只西南聯大,全國所有的高校都面臨著一個巨大地考驗。雖然遭到了楚震東的狙擊,但那些執意推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人卻並沒有放棄他們的企圖,雙方此刻正在會場外面做著較量。誰都明白,當下一次會議舉行的時候,也就是雙方分出勝負的時候。
作為反對教育產業化的代表人物,楚震東在回來之前已經想好了對策,他已經下定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既然無法在會場上獲得那些人地支援,那麼就繞過那些人,直接將自己的意見傳達到國家地最高決策層,對國家的最高決策層,對那個受人敬仰與愛戴的周主席,楚震東還是很有信心的。
楚震東知道,那些鼓吹教育產業化好處的人的意見,未必就是真正高層的意見,高層的教育改革初衷,也覺不會是盯著老百姓的錢袋。Z國的事情很複雜,問題也很多,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特別是官場上的,宋朝王安石變法,出臺了很多有於國有利的政策,但這些政策卻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最終流產,糾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底下的人把事情搞砸了。現在的一些情況有些和以前的類似,上面常常是出臺了好的措施和政策,而底下的人卻把事情辦砸了,一些人為了自己的私利,置上面的命令與百姓利益不顧,故意曲解扭曲上面的政策和意圖,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這些人的心態寫照。
楚震東想的很簡單,一個人的力量和影響是很有限的,所以他準備聯合一些反對教育產業化改革的人士來一個連名上書,當徵集到足夠多及足夠有分量的簽名以後,楚震東將會把東西交給一個西南聯大的老校友,那個老校友是全國屈指可數兩院終生榮譽院士之一,有著巨大的聲望,也是國家政策諮詢委員會的委員。那個校友將透過特殊的渠道將楚震東他們的意見反映到最高層甚至是周主席那裡。楚震東相信,只要最高層得以知道底下的真實情況和意見,高層必然會做出反應。
由那些人所倡導的錯誤的教育產業化改革所帶來的危害及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楚震東無論如何也無法坐視那些足以動搖社稷及國本的政策在他眼皮底下變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