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一臉懵,認命的點點頭,“行!行!行!”

“你們贏了,我敗了。”

二郎把身子往後一靠,捂著自己的腦袋,揉了起來。

見狀,大郎也笑了,溫聲勸道,“二弟此言差矣!”

“雖說舉賢不避親,可咱家……”

大郎臉紅了紅。

他們家這麼多親屬,就沒有一個賢德之輩,更無學識才華。

又怎好意思,霸佔如此多的官位。

斟酌了一番,大郎含蓄的道,“咱家不好獨佔,若傳出去,對宋家名聲不利。”

“對!”

三郎在一旁點頭應和。

“此地乃京城,不同於榆林縣。”

“慈善基金會聲勢如此浩大,各路官員必然虎視眈眈的盯著,這個時候不容出一點差錯。”

“不然,咱爺,咱妹妹樹立起來的名聲,將毀於一旦。”

“也對不起皇上,所賜的錦寧縣主封號。”

“呵!”

二郎嗤笑。

“我開了個玩笑,你們一個個的,竟還都當真了。”

“真當我傻呀!”

“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還能讓苑兒把慈善基金會,都安插宋家的人。”

“不過……”

二郎話鋒一轉,“從小地方著手,一步一步來,到是未嘗不可。”

“呃……”

眾人聽罷,紛紛訕笑。

三郎撓了撓鼻間,臉色包羞。

他對他二哥的認知,還停留在曾經。

卻不曾想,這幾年二郎四處跑商,眼界,見識,早已遠遠高出曾經。

想事情,辦事情的能力,也日漸趨於成熟,不在是曾經單純的小混混。

這麼想著,三郎露出牙齒,衝著二郎嘻嘻一笑。

卻聽二郎繼續道,“跟咱們家關係近,學問好的,有辦事能力的,可以選兩個推上去。”

“兩個人,這就不算過分吧?”

二郎搖了搖手指。

眾人點頭。

十八個名額中,只推兩個拿得出手的人,這事兒確實不過分。

“在安排幾人進去做雜事,跟著打下手,順便再學習學習。”

二郎繼續問道,“這個不過分吧?”

“不過分。”

眾人再次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