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可是要用這些東西,做棉衣棉被?”

看著一整車的破棉襖,破棉被,宋青苑心裡隱隱有了猜測。

不得不說,普惠大師的做法,確實經濟實惠。

收購這些破棉襖,破棉被,回收利用,要比直接用新的棉花布料做,節省的多。

“非也!”普惠大師搖頭。

“倉稟實而知禮儀,對於窮人來說,在這個冬天衣能遮體便足矣!”

“花式花樣合不合身,那是殷實人家的追求。”

“卻不適合窮苦百姓!”

宋青苑想了想,“大師所言極是!”

若是把這些破棉襖,破棉衣縫製成合體的衣物,需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未免得不償失。

其實對於急需的人來說,這樣就很好。

宋青苑懂了!

之後和蕭十三,以及一批趕車的下人,跟著普惠大師。

來到了榆林縣幾處有名的乞丐聚集地,把一部分衣物和糧食,分發給眾位乞丐。

又去了榆林縣附近的村子,按照村裡正所說的貧困人家,一一送“溫暖”,獻“愛心”。

整整折騰了三日,普惠大師用“化”來的銀子,買的糧食,破棉衣,破棉被,才一一送了出去。

每家每戶分到的不多,有的僅僅只是一套棉衣,一雙棉被,還伴著十斤糧食。

對於人口多的人家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可普惠大師卻做的樂此不疲。

用他的話說,貧僧給予他們的,不是糧食,不是棉衣,不是棉被,而是一份希望。

是寒冷冬日裡的一份“溫暖”。

“宋農女!”

普惠大師突然叫住宋青苑,“這幾日,貧僧在宋家多有打擾。”

“謝過宋農女,以及宋家各位施主的款待。”

“如今,老衲已找到寺廟暫時棲身,就此告辭。”

張家鎮有一處小寺廟,宋家村村民,以及青石鎮的百姓,平日裡燒香拜佛,常去此寺廟。

就在幾日前,該寺廟的主持,盛情的邀約普惠大師入住。

普惠大師也已同意,今日便打算離開。

“既然大師去意已決,苑兒便不強留。”宋青苑開口說道。

普惠大師終究是出家之人,屬於寺廟。

在宋家住個一時半刻還可以,時間長了,難免有不方便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