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的為他們節省了一筆開銷。

“苑兒,咱們這就去挨家挨戶問問,看看他們今年,誰願意種土豆,紅薯。”宋青茉拿起寫好的協議說道。

“不用這麼麻煩!”宋青苑一回頭,看向二郎。

“哥,你去找里正爺爺的大兒子,要他通知村裡,願意的人,就來咱們宋家,籤份協議。”

二郎點頭。

前腳剛出門,錢婉茹就插話道,“苑兒,那粉條作坊,你想弄多大規模的?”

“若是小打小鬧,村子裡這些土地,到是夠用了。”

“若是想往外銷售,光咱們村子種,恐怕不夠!”

“而且村裡人,不可能全種紅薯,土豆,尤其是那些,擁有好地的人家!”

“這個我想過了。”宋青苑微微一笑。

“粉條作坊,肯定是要大幹的,不然,當初把作坊蓋的這麼大,豈不是浪費了!”

“至於紅薯,土豆的問題……”

“咱們村子不夠,就在周邊村收。”

“孟家溝,三里屯,下溪村,想要種紅薯,土豆,又擔心賣不出去的人家,都可以來我宋家籤協議。”

“只要他們種出來,我宋家就回收,價格和村裡人一樣,一文錢兩斤。”

等日後,粉條作坊的規模加大,甚至可能要在全縣收了。宋青苑暗暗想著。

澱粉,粉條,是一項長久的買賣,若是真的能開啟市場。

她的利益就能得到保障。

到時候,別說青石鎮,就是整個榆林縣,恐怕都要跟著種紅薯,土豆。

說話的功夫,天空中浠瀝瀝下起了小雨。

種菜園子的人,連忙跑回屋。

連打算去李正家的二郎,也折返了回來。

為防止雨水淋到書桌上,宋清末連忙把窗戶關上,只留下一條細細的縫。

手順著縫隙伸了出去感受著,被雨淋的溫度。

今年清明以來,下了好幾場小雨,照這麼下去,莊家肯定能長得很好。

宋青苑也朝著窗外看了過去,靠在縫隙的另一邊。

感嘆道,“糧食豐收了,老百姓的日子,才能過下去!”

家家有餘糧,百姓安居樂業,如此才是盛世之景!

糧食在古代是個大問題,古代的人口少,很大的原因,就是糧食產量不足。

百姓捱餓,連生存都成了大難題,又怎麼來取妻生子,延續子孫。

可惜她在現代,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