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粉條的做法不難。

一共只有幾個步驟。

清洗,粉碎,過濾,暴曬澱粉,打漿糊,漏絲,冷卻,曬絲。

因為今年沒有提前訂土豆和紅薯。

宋青苑走遍了全村。

只收到五千斤的紅薯,一萬斤左右的土豆。

“咱們村子做紅薯乾的多。”

“紅薯都用上了……”

“苑兒,你去別的村收吧,別的村子肯定有!”宋青茉建議道。

“不了!”宋青苑搖頭,“就照這些來吧!”

“如果做的好。明年在加大生產。”

澱粉,粉條的做法她知道。

小時候也經常看人做。

可親自動手,卻從來沒有過。

“那招工嗎?”宋青茉問道。

宋青苑想了想,“招吧!”

一萬斤的土豆,五千斤的紅薯,對於一個作坊來說,不算多。

可若全是宋家人來做,就多了。

尤其是,現在的宋家人,各有各的活計。

連嫁來不久的錢婉茹,都被孫氏拉著去一同管理針線作坊。

翌日。

宋家招工的新訊息,在村子裡傳開了。

村裡人又沸騰起來。

能進宋老爺子家作坊,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事。

不但待遇好,過年過節有福利。

最重要的一點,是幹活滿兩年,家裡的直系親屬,就可以免費入私塾讀書。

搞不好,他們也能培養出一個秀才。

“苑兒,我幹活麻利,招我,招我進作坊吧?”

“茉兒,幫嬸子說道說道,嬸子一輩子記著你的好。”

“誠義媳婦,咱家關係不錯,跟你閨女,替我說說唄!”

找人說情,想要來宋家作坊的人不計其數。

就連跟宋家沒來往的,也會變相找到宋老六家,劉老根家來幫忙說話。

對此,兩家巋然不動。

一個一家六口在宋家做長工。

自然無需擔心。

宋家無論有什麼好事,都輪得上他們。

另一個,有倆兒子在玩具作坊,還有一個客運站。

也是穩坐釣魚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