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撇撇嘴,不說話。

周氏擺擺手,“先在村子裡,找兩個人手,把山楂清洗去核,剩下的咱家自己幹。”

“老三,也賺點緊,在打一批模具,這麼多山楂,我估摸著,之前打的不夠用。”周氏吩咐道。

“行,娘,我這就去打!”宋誠禮立刻應下。

“娘,人手找誰?”孫氏問道。

“你挑吧,挑那老實,事少,認活的。”周氏囑咐著。

孫氏想了想,“娘,我看鄭婆婆和吳寡婦就不錯。”

吳寡婦自己一個人,鄭婆婆帶著個小孫子,倆人都住在村東頭,還是鄰居。

平時很少和村裡人來往,話少,事不多。

最重要的是,嘴嚴,不愛道東家唱李家短,不扯老婆舌。

去年的時候,來宋家老宅編過草帽。

孫氏對他們印象不錯。

這倆人,周氏印象也不錯,“行,就她們倆了,你去問一下。”

“一天就給她倆十文錢的工錢。”

周氏估摸著,這兩個人,加上她,在加上放了農忙假的大郎,三郎,宋青蓉,宋青茉,宋青苑,還有家裡其他人也都能湊把手。

這樣一來,四五天的功夫,就能弄完。

“哎!”孫氏應著,出門去了村東頭。

剩下的眾人,每人搬著一個小凳,圍在正院內,開始清洗去核。

宋城忠等男丁,就負責挑水,打水。

四郎把洗好的山楂放在嘴裡,咬了一口,小胖臉皺成一團,“姐,好酸啊!”

“山楂本來就是酸的,酸中帶著甜。”宋青苑輕聲道,拍了拍四郎的腦袋瓜,“快點洗,等把這一籃子的山楂都洗出來,去核,我就給你做糖葫蘆吃。”

“好啊!吃糖葫蘆!”四郎高興的拍手,舔了舔嘴唇。

沒一會兒,孫氏回來了,鄭婆婆和吳寡婦同意來宋家幹活。

不過,每天要把家裡的豬喂完,才能過來。

宋青苑知道,這個豬,是她放在倆人那養的豬,端起洗好的山楂。

找周氏要了糖,宋青苑就進了廚房。

找了幾根乾淨的木棍,把山楂串上。

糖放水,熬成糖漿,趁熱裹在山楂上,糖葫蘆就做好了。

“來,嚐嚐吧......”宋青苑把糖葫蘆遞給眾人。

還沒等眾人品嚐,宋家的院門就被推開,二郎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王二媳婦跳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