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宋家的乾菜已經正式售賣。

宋家眾人,經過協商,也為乾菜定了價。

豆角絲,茄子絲,黃瓜片,定價為每兩五文錢,土豆乾每兩兩文錢。

一經出售,宋家的乾菜瞬間就有一大半被訂出。

這裡麵包括了宋老爺子聯絡的小菜館。

也有二郎聯絡的春風樓,百味樓等,招牌酒樓。

剩下的部分,就由宋誠義,宋誠禮賣給鎮上,或者縣裡的富戶。

還有一些批發給貨郎散賣。

因為乾菜輕,不出數,買上一小把,在水裡泡一泡,就夠做一個菜。

普通的百姓家,逢年過節,改善伙食,還是吃得起的。

如此幾天下來,周氏手裡的銀子就有六七十兩之多。

這還只是現在的收入,等訂單完成,手裡的乾菜都銷售出去,據保守估計,宋家的銀子會達到一百七十兩以上。

人逢喜事精神爽,掙了錢,周氏自然是樂得合不攏嘴,大手一揮,全家換新衣,新被,也就有了今天這一幕。

宋青苑,宋青蓉,宋青茉也跟著大人一塊忙乎。

宋青蓉,宋青茉兩姐妹忙著給自己的新棉襖上,添上兔子皮的毛領。

宋青苑則是跟著周氏學習做馬夾。

還有十九塊兔子皮,宋青苑分給了周氏六塊做皮襖,四塊自己做馬夾,剩下的邊角料,做毛領。

其他的被宋青苑收了起來。

周氏的眼睛,朝外望了望,雪越下越大,周氏宣佈道,“今天咱家包餑餑。”

鄉下人家,人們會在第一場雪的時候,包出一冬天吃的餑餑,也就是粘豆包。

宋家也不例外,周氏吩咐下去後,孫氏、葉氏、李氏就開始和麵。

把早就磨好的大黃米麵和玉米麵和在一起。

因為三人的力氣不大,面都是分開和,和成一盆一盆的。

和好後,放在炕上,等著面發。

宋青苑、宋青蓉、宋青茉再加上最小的四郎,開始挑飯豆,把不好的飯豆,疙瘩,泥塊,草皮,都挑揀出來。

挑揀完,清洗乾淨,周氏開始糊飯豆。

水和飯豆同時放進鍋內,蓋上鍋蓋,糊熟後,拿出杵子把飯豆對碎,晾涼後,捏成小團。

這樣等著面發好,就可以包了。

............

到了下晌,宋誠義,宋誠禮回來了,宋誠忠,三郎,也回來了,出去溜達的二郎也歸家了。

吃過飯後,面已經發好,一家人圍坐在上房,開始包餑餑。

宋青苑也跟著大家學,揪下來一塊麵團,放在手裡揉,揉順後,把中間壓出個凹陷,把豆餡,填充進去,捏上口,一個餑餑就包完了。

“大郎呢,咋還沒回來?這都啥時辰了?”周氏看了看,漸漸暗淡下來的天色道。

孫氏的臉上也有些擔心,這個時辰大郎能跑哪去呢?

“三郎,你下學的時候,沒看見大郎嗎?”孫氏問道。

三郎搖搖頭,“沒有,這幾天大郎哥一直沒跟我一起走。”

“要不我去學堂看看吧?”三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