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人心所向!渡河!(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正是這兩個團長無條件地大力支援,才使得整個戰區警衛部隊最終是緊緊抱成了一個整體。
有那麼一瞬間,時光彷彿回到了整個戰區只有警衛第一團的時期,那時,周方傑和李英倫都是張天海的副手,他們之間的配合,一如既往地順暢,沒有一絲顧慮。
……
兩天後。
是夜,月亮高懸正空,皎潔的月光彷彿要將周圍的一切都照亮,特別是將國軍第九戰區警衛部隊前進的方向照亮。
這一晚,天才剛黑的時候,在一處沒有日軍守衛的渡口,數十個竹筏悄悄被民夫推下了新牆河,趁微弱的電筒光,這些船伕載著數十名警衛第一團工兵連計程車兵和一批毛竹、長木等原材料悄然下了河,正在緩緩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前進。
此時正值枯水期,水位並不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軍第九戰區警衛部隊前敵總指揮張天海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三座架設浮橋!
張天海也深知,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所以他也知道,只要這三座浮橋架設起來了,那麼他的數千先頭部隊就能在短短的一晚上時間裡邊度過新牆河。
數千先頭部隊,這是什麼部隊?這是張天海直接指揮的七個步兵營,其中有五個營是警衛第一團的,兩個營是警衛第二團的,這一次,他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上了,為的就是要速戰速決。
同時,這也是一場賭博,他賭他的運氣好,日軍不會在他們渡河之後就發現他們的蹤跡。
由於張天海渡河位置選址得當的原因,再加上原材料準備得當的緣故,僅僅只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三座浮橋就搭建完成。
月光依舊如此明亮皎潔,國軍第九戰區警衛部隊的將近五千人的部隊進行了渡河。
甚至是,張天海已經決定好了,如果時間上還來得及的話,就連騎兵營也要一同渡河!
為保證各部份不會出現問題,張天海沒有將這三個團部進行合署辦公,而是分開了——警衛第一團的團部跟隨張天海進入新牆河北岸,指揮前線部隊作戰;周方傑的警衛第二團留守江邊,負責指揮後勤增援部隊和三千民夫,不使新牆河北岸的部隊後來斷絕;李英倫的警衛第三團團部則留守三江鎮,負責一切後勤物資之補給,也包括了前來支援的兩千民夫。
不錯,前來支援警衛第一團的民夫數量竟達到了驚人的五千之數,這是周方傑和李英倫等人所無法想象到的:因為在他們看來,打仗、保家衛國,那是軍人的事,和這些普通百姓無關。可是,他們哪裡想到,這些民夫對小鬼子也是充滿了怨恨,因為這些小鬼子的到來,才使得他們背井離鄉,忍受顛沛流離,甚至家破人亡。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一聽到張天海打鬼子的號召,這些民夫都從深山裡邊走了出來,要支援國軍部隊的抗日行動。
對於張天海來說,這些民夫越多,他們的後勤壓力就會越輕鬆,也正是因為如此,整個戰區警衛部隊的行動一時間變得輕鬆了許多,就連武器彈藥的運輸方面,也不再是完全依靠那三個後勤輜重營的這點兒人了。
什麼叫人心所向?這就是人心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