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許大茂端著一杯茶坐在壁爐旁邊,非常難得沒有出去轉悠。

他在琢磨著最近自己瞭解到那些廠的情況,看看這裡面也沒有捷徑可走。

琢磨了一圈以後,許大茂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氣。

總結出兩個字,那就是“沒戲”。

就拿現在已經開不出什麼工資的毛巾廠來說,他們寧肯靠著領導批示的指定貸款。

或者那點微不足道的地方財政補貼,也絕不會出售這個廠子的。

這點不光是領導的事,下面很多工人也不會輕易同意。

他們不能接受自己從國家的員工變成私人的僱員,因為這個裡面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靠掛在一個大廠下面,但是這點對許大茂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除了每年需要交納很多“必要”的費用以外,你還不能把生意做的太大。

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種事情落不到許大茂頭上,但是一定程度上的扯皮是絕對少不了的。

弄不好還會影響自己的名聲,這實在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許大茂突然感覺有點無聊,決定這一段時間把附近的特色美食好好的享用一遍,

等能夠進山打獵的時候,自己去好好的玩幾天,然後直接收兵回營。

至於房子,就留在這裡吧,以後過來玩的時候算是有個落腳的地方。

許大茂上午在壁爐前面看書逗狗,中午到外面吃了一道這個年代比較奢侈的菜。

“酥白肉”。

“酥白肉”,又名拔絲白肉,選用豬肥肉膘為食材,經過掛糊,油炸。

有的用拔絲做法烹製而成,有的是用掛霜的做法制作。

許大茂今天點的吃用拔絲的做法,在這個肥肉是肉食品扛把子的年代,這道菜真的非常奢侈。

他點菜的時候服務員看著他,就好像在看敗家子一樣。

吃飯的時候,周圍的客人看著他小聲的嘀咕,就跟他犯了什麼錯似的。

許大茂沒有理會他們的眼光,不過這道菜雖然口感脆口香甜,肥而不膩。

但是他只會吃這一次,因為這道名菜讓他感覺像是在吃撒了糖豆豆油渣。

第二天中午許大茂吃的是一道傳統的東三省菜餚,“熘三樣”。

用豬的三種下水,肥腸、大肚、豬肝,熘制而成,味道濃香、滑嫩順口。

第三天吃的是“酥黃菜”,它也是一道年代的特色菜餚。

酥黃菜同樣是一道拔絲菜,雞蛋打散、加入溼澱粉、攤成薄餅、再改刀炸制、最後熬糖拔絲。

第四天品嚐的是“東北櫻桃肉”,東北的櫻桃肉做法是用豬裡脊切成丁。

掛糊後再經過炸制,用番茄醬熘制而成,形似櫻桃,口味酸甜開胃。

第五天轉悠了半天也沒吃到他想要的菜,只好隨便對付了一口。

第六天去了好幾家飯店,終於有一個飯店同意給他做那道菜。

“雪綿豆沙”,是偽朝宮廷御宴上的名菜之一。

把豆沙團成團,裹上打發好的蛋白,炸到表皮微黃撈出來,撒上白糖即可。

看起來挺簡單,但卻是現在廚師的最怕點的一道菜。

因為它需要打蛋白,並且要把蛋白打發到筷子能夠立在中間不倒為止。

這時候是沒有打蛋器的,蛋白打發只能靠一雙筷子,中間還不能停止,最後給你打到手都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