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曉娥和周曉白,一點也看不懂他的操作。

周曉白:“大哥哥,你不著急回去建廠嗎?最近好多人都回去了。”

許大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們在等等。”

婁曉娥:“老公,你暫時不打算回去辦廠,那為什麼還簽下來,那麼多的熟練工呢?”

“回去辦廠,那是一定要回去的,不過現在還不到時機。”

不是他不著急,這事真不在著急的時候。

80年代回家那邊,是搞實體的黃金年代。

這個年代,會冒出很多實體業的巨頭。

但也不是一頭豬。站在風口浪尖就能飛起來的。

眼光、資金、時間,這是最主要的因素。

那時候,一句時間就是金錢,可不是口頭上說說的。

而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從宣佈成立經濟特區開始。

到你入場、生產到最後的鋪向市場。

這個黃金時刻,總共就七、八年的時間。

你要是跟得上,未來才可能會有你的位置。

跟不上的話,實業裡的第一梯隊,可能就沒你的位置。

但也不是說,你有錢回去投資,就一定能夠賺到錢的。

那時候世界各地的華僑的,回家鄉投資的人太多了。

大多數也只能小富即安,功成名遂也只有少數幾家。

另外這個年代,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在體制內管用。

在商海里面,是暫時行不通的。

77年的年底,首次恢復高考,畢業以後已經81年了。

想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也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做到的。

就算你超級聰明,想要來特區做生意。

從考察、資金、建廠、招工,最少也要兩年的時間。

那時候早先一步,投入資金的老闆。

這時候把資源、路子、關係,已經壟斷的差不多了。

就算他們坐上了末班車,自身就先天處於劣勢。

一直到90年代以後,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興起。

一般人才有資格坐那隻,風口浪尖的豬。

但也就那黃金十年,等進入兩千年以後。

網際網路的資源,基本也就給分乾淨了。

就算你有好的創意,你將面臨資本巨鱷圍剿。

許大茂正在握緊拳頭,最容易賺錢的人才,先收攏到自己手下。

等到明年,出口特區變成,經濟特區的時候。

他一手拿錢、一手拿著各種熟練工。

頭上還有各種人脈的照顧,這一拳打出去的話。

能讓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三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