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需要一些白布以外,那怕是最次薄皮棺材也也要有一口吧。

蠟燭、燒紙、香、鞭炮、輓聯、吹鼓手……等等,當然還有來幫忙鄰里的飯菜。

可是現在什麼都沒有,於是院裡的幾位大爺就去找賈張氏要錢。

用來置辦這些必要的東西,但是賈張氏那裡有錢呀。

這會三位大爺又開始抓頭了,雖然大家會隨一部分禮。

但是你起碼要擺出一個靈堂的模樣吧,現在算這麼回事。

在簡單也不能什麼都沒有吧,再難辦也要辦下去呀。

要不然街坊鄰居怎麼看他們三個大爺呀。

三大爺咬著牙貢獻出一個作業本和筆,坐為記賬的賬簿。

三位大爺開始了提前收取禮金,並且他們三個咬著牙。

每人出了5塊錢的禮金,記在了第一頁上面。

後面第一個就找到了許大茂,他一看就知道現在是個什麼情況了。

所以也不用三位大爺說,直接跟著他們隨了5塊錢。

後面收錢的時候,大家雖然有抱怨但是也都提前給了禮金。

三毛、五毛的還是不少,但是上一塊錢的基本沒有。

對了傻柱也跟著幾位大爺隨了5塊錢,這也讓大家驚訝了一下。

幾位大爺也勸大家多隨一點,這樣街坊鄰居面上也好看。

關鍵大家都知道這個錢基本上就是打水漂,能出這些已經是看在多年的街坊面子上了。

零零散散的錢雖然還不夠,但是最起碼能把眼前的情況,暫時應付過去了。

手裡有錢以後趕緊打發人去採購東西,靈堂起碼要先佈置起來。

一陣忙雞飛狗跳的碌以後,草棚終於有點靈堂的樣子了。

辦喪事用的五大件也終於湊齊了,這五件分別是幡兒、牌兒、棍兒、盆兒、罐兒。

幡兒~是古代招魂的旗幟,故稱“引魂幡”。

出殯時由長子打幡兒,父死以左手打之,母死以右手打之。

如果是長子先亡,則由重孫代之,如果沒有重孫的話。

則有第三子或者第五子代替,老二和老四不行。

如果過世之人既無兒也無孫,那就由繼承死者遺產的親屬或義子來打。

牌兒~是棺材入土前供奉的臨時紙製靈牌。

但從從外觀來看,很像一個小型的樓庫。

出殯的時候,一般都是由次子捧著,沒有次子的就放在棺材上隨行。

棍兒~就是過去所謂的“哭喪棒”。

現在的社會全都弄亂了,棍和幡全部弄混了。

有的地方更是直接用其中的一種就全都代替了。

那時候將就的是父死用竹杖,母死用銅杖。

並且將就上圓下方,長度一定要達到胸口那麼高。

現在基本都是木杖,銅杖那玩意已經找不到了。

盆兒~是一種瓦器,也有叫叫“吉祥盆”,或者叫“陰陽盆”的。

這個盆要在起槓時候,由長子在棺材前面用力把盆摔碎的。

萬一要是摔不碎時,也千萬不能摔第二回。

由後邊抬槓的或者趕車的將盆踩碎,這是要有額外的賞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