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眾人的表情,秦立桓倒是有些能夠理解是為什麼。

畢竟這首《春江花月夜》可是絕頂的詩文。

作為這首詩的作者,也是唐代詩人張若虛一生僅有的兩首作品之一。

但在後世文人墨客的眼中,這首作品可謂是膾炙人口,乃是千古絕唱。

秦立桓尤是記得清末學者王闓運評價這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而近代著名學者聞先生更是對《春江花月夜》推崇有加。

他在《宮體詩的自贖》一文中稱《春江花月夜》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緊緊扣住了春、江、花、月、夜的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

而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再到落下的過程也被《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給細細的勾勒了出來。

在那皎潔的月光照耀下。

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

這些景象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勾勒、展現出一幅充滿了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在描述“江”上,作為這首詩的作者,張若虛也是連續運用像“春江”、“江流”、“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樹”,這些繁華似錦的景物。

這些景象的描繪,將春江烘托得象仙境一般美妙。

即便是粗通文墨之人,也能從這首詩文中感覺到那驚世的景色之美。

這是一首詩,但更像是一幅畫。

當然,它又不僅僅是是一幅畫那麼簡單。

“江月何年初照人”

月光從“初照”以後,照過一代人,又照一代人。

一句詩詞,將人生的匆匆換代不無感慨,然而想到人類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

飽含哲理!

這也是為什麼後人將《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稱之為“孤篇蓋大唐”的原因所在。

因此,眾人將這首詩稱之為“鎮國之詩”,也是絲毫不為過。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當真是不錯呢,我這些年來學了漢字,也是讀了不少的詩文,好像還沒有見過那首詩能夠壓過這首詩的!”

“如果將範圍放在詩詞之中,或許也只有那首《鵲橋仙》能夠與這首詩媲美一二吧。”

“真是美絕了!”

雖然對秦立桓拒絕了給自己寫詩而感到有些不爽,但西突厥帝國的公主也是十分欣賞這首詩詞。

畢竟再想上一想,自己與秦立桓也沒有什麼交情。

自己那般孟浪的上前求詩,大概也只有一些庸俗的男人會給自己寫詩吧!

像秦立桓這樣的奇男子,拒絕給自己寫詩似乎也很是正常。

這樣一想,西突厥帝國的那個公主心裡也是舒坦多了。

而且她看秦立桓也是一瞬間就順眼了許多。

“常聽旁人說小侯爺文武雙全,今日見識到了小侯爺的文武雙絕,還真是佩服、佩服至極啊!”

太子李建成看著放在桌案上的那詩詞,他對秦立桓這般說道。

他與秦立桓並不熟悉,但從這首詩詞來看,秦立桓之才做不得假。

“太子爺謬讚了!”

“只不過是興之所至,興之所至!”秦立桓對太子李建成拱手說道。

兩人繼續保持著不遠不近的態度,太子李建成想來也是明白了秦立桓的意思,所以在某些事情上他也不作多求。

不過日後如果他登上大寶的話,秦立桓的才華倒是可以用上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