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而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全旅為上,破旅次之。”

“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杜如晦飽讀詩書,他將《孫子兵法》中的一部分誦讀了出來。

此時杜如晦對秦立桓可謂是佩服到了五體投地。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心理學這門學問,但不妨礙這個時代的人認識到心理戰的重要性。

縱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孫武,他也是提出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由此可見,如果能夠透過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無疑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秦立桓以大唐娘子軍擊敗了吐蕃國五百精銳。

這震撼程度遠遠大於其他兵種擊敗吐蕃國的五百精銳。

“各國使節怕是在想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大唐的娘子軍都如此強大了,那些正規的部隊又該是多麼的可怕。”

“如此一來,他們對我們大唐帝國的軍隊的猜測,可能會比我大唐帝國軍隊本身實力更強!”

“這樣一來,他們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

杜如晦看著秦立桓的方向,他將自己的分析說了出來。

“秦王殿下說的沒錯,驃騎將軍是大才,是宰相之才!”杜如晦十分誠懇的說道。

能讓杜如晦下如此斷言之人,也可見秦立桓也確實是讓杜如晦佩服到了極點。

“如此人才,不為我用……”說到這裡,秦王李世民的聲音低沉了下去。

這一主一臣也是默契的閉口不再言語。

另一邊,大唐娘子軍傳來了陣陣歡呼聲。

“秦立桓,秦立桓!”

“我們贏了,我們贏了!”

“哈哈哈,我們贏了!”激動的李若軒跳了起來。

統帥一支娘子軍擊敗了吐蕃國五百精銳力量。

就這一點而言,李若軒再如何激動也不為過。

“哈哈哈,哈哈哈……”

不遠處的唐皇李淵也是極為高興,秦立桓與吐蕃國的四次交鋒,四次全勝。

這可是給大唐漲了不少的臉啊!

“各位愛卿,各位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