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與他國貿易之路?

藉以牟取暴利?

聽到秦立桓的話之後,包括唐皇李淵等人都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只是交易何物才能在不壯大周邊蠻夷的同時,又能給中原王朝帶來巨大的利益呢?

絲綢?

蠻夷確實是對中原王朝盛產的絲綢極為喜愛。

但像絲綢這等物品,大概也只有蠻夷的高層才會有資格、有財力購買。

所以說絲綢雖然暢銷,但總體銷量並不會太大,也無法給中原王朝帶來太多的利潤。

至於瓷器是同樣的道理!

儘管絲綢與瓷器都極受蠻夷的歡迎,但終究不是蠻夷的必須品。

蠻夷當然也有必須品,像鹽、鐵、藥等等都是蠻夷所需要的東西。

但中原王朝會將像鹽、鐵、藥品這類東西賣給蠻夷嗎?

這不是資助敵人,讓敵人不斷壯大的做法?

雖然在短時間內,這種做法確實能夠將國庫充盈起來。

但長期下去,這無異於養虎為患。

之前精絕國二王子叛變之事,秦立桓自作主張將鹽、鐵、藥之事都付與西域三十六國。

這也是在特殊情況下,做出特殊的決斷。

而且西域三十六國歸轄於西域都護府,隸屬於中原王朝。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西域都護府也是中華的領土範圍。

所以鹽、鐵、藥之類的物品流出,也不算是資敵。

但如果與突厥、高句麗、吐蕃、南詔、新羅、百濟以及隔海相望的倭奴國。

那就是資敵的做法了。

所以想到這一點之後,唐皇李淵都是頭疼了起來。

一邊是開邊貿帶來的巨大利潤,一邊是開邊貿可能壯大敵人實力。

這確實讓人很難抉擇。

與唐皇李淵一般想法,聽到秦立桓的建議之後,立刻就是有官員向前一步。

“陛下,萬萬不可擅開邊貿。”

“一旦開啟邊貿,我物華天寶之大唐,將我大唐之寶物予蠻夷,蠻夷必將依靠我大唐的賜予而強盛起來!”

“這無異於自掘墳墓啊!”

有大臣立刻向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