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喜憂異(第2/3頁)
章節報錯
然而,整個江東都不知道,在巴山北道營寨內的折衝軍先前乃是魏國俘虜,一群抱著以命博未來、為自己而戰的人。
對戰事的勝負沒有多少關注,但卻對斬首之功汲汲渴求之人。
這些魏國俘虜都知道,致力於還於舊都的漢廷,不會與江東爆發太多的戰事,而能給予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有且僅有這一次!
錯過再無。
他們不會允許自己錯過。
世事如棋,有時候一子落錯,便是滿盤皆輸。
儘管陸遜的將略足以看透漢軍的意圖、全琮的預先部署很完善,但就是這麼一點資訊的不對稱,導致了他們的落寞結局。
是的,全琮的部署堪稱無可挑剔。
他將先前時日充當先登的留贊與陳表這兩部精銳,都撤下來休整,當作預備漢軍出營的中堅,而再繼續攻堅了數日後,又請陸遜將一直督轉運糧秣等事務的諸葛融部接手了攻堅之責。
這是為了誘漢軍儘早出營。
蓋因諸葛融為人很平庸。
才智將略對比其兄諸葛恪而言,猶如雲泥之別。
若不是諸葛瑾早年遣次子入蜀過繼給了丞相,且諸葛恪早就自己憑藉才能招募了山越精兵與戰功封侯,諸葛融是絕無可能督領諸葛瑾舊部的。
對,孫權沒有了選擇。
且他不敢打破江東“父死子繼”的統兵制度,進而誘發群臣的離心。
是故,以襲父舊部無多久的諸葛融來攻堅,吳軍的攻勢可想而知。
不僅沒有先前留贊與陳表等人的悍不畏死,反而士氣萎靡的畏手畏腳、幾乎是重在參與!
而這點正是全琮想要的。
他要讓漢軍覺得吳軍的攻勢已疲軟、已後繼無力了、即將要罷兵歸去了;若是漢軍的藏兵再不出來反擊,恐怕就再沒有了機會了。
他的計劃也成功了。
關興見狀,本有些疑惑。
因為他發現吳軍的轉變很大,大到讓他覺得出兵反擊或有危險。
但他架不住其他將率的求戰請命。
尤其是傅僉。
正血氣方剛的他,以一句話讓關興不復遲疑,“江東皆鼠輩!縱使有所預謀,哪又如何?以正正之旗、堂堂之陳,焉能當我軍之銳!再者,折衝士卒皆求戰若渴,將軍若不允我等出戰,恐軍心不穩、將士怨言生矣!”
至此,出擊自是就不可免了。
一開始,佔據如陸遜與全琮預期。
在諸葛融部攻堅之時,漢軍倏然洞開營寨們席捲而來,被早就嚴陣以待的留贊與陳表部死死遏制住了前進的步伐,令他們的急襲變成了兩軍在野外的鏖戰。
且對於吳軍的早有準備,許多漢軍還頗為愕然,稍微慌亂了些許時間,反而令吳軍佔了出其不意的優勢。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勝負的天平便開始傾斜。
留贊與陳表部都很精銳,且人人皆願死力作戰,但在士氣與戰力以及決死等方面,終究無法比擬為自己而戰的折衝軍。
甫一接戰,漢軍被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