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楊豐、請其出力之事很順利。

鄭璞與遊楚二人將來意挑明,且將弓箭社意在護鄉梓安寧,以備日後不復遊牧部落侵擾、不令馬賊寇掠之善細細說罷後,這位昔日以急公好義聞名的楊阿若,便連連拊掌稱善。

待再三確鑿黎庶參與弓箭社可免一定賦稅、絕不出郡作戰且無需受大漢朝廷官職後,他便慨然接受了社頭之職。

且還當即便雷厲風行。

不顧自身已知天命之年,允諾後便喚扈從牽來坐騎,急衝衝的趕去聯絡其他豪俠或知交一併共襄盛事、為鄉梓盡份心意。

這也令鄭璞與遊楚二人心中大定。

有楊豐盡力,莫說郡縣黎庶爭相影從,就連社副、錄事等其他職位都無需擔憂混入居心叵測者。

也難免有些有些尷尬。

登門拜訪為客,席間主人竟是徑自外出,將他們撂下了.....

傳出去了,恐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們乃惡客呢!

不過,河西男兒素來慷慨果敢,草莽出身的楊豐有失禮之處亦不足為奇。

不好繼續逗留的鄭遊二人辭別而出,看著才剛至申時的天色,面面相覷、無言苦笑。這個時間再趕歸去酒泉郡治祿福縣必然要披星戴月,但若投宿郵驛安歇卻又太早了些。

“子瑾,左右也無事,若不我等前去憑弔子異公?”

緩緩並轡而行時,遊楚倏然側頭髮問。

子異公,乃是龐淯,在河西走廊易屬之時便病故了。

對於大漢朝廷而言,龐淯是有功的。

昔日丞相將《千字文》贈與他,他便不顧漢魏有別在郡縣內開設蒙學,一定程度上為朝廷安民裨益;且滅賊子柯吾部落時,亦是他慨然請楊豐聯絡各方羌胡豪酋與姜維、馬岱共力將之一戰而擒。

今恰逢此地,前去憑弔一番亦在情理之中。

“好。”

聞言,鄭璞輕輕頷首,揮手招來扈從離唐芒,讓其趕赴縣城內備些贈儀。

一路無話。

龐淯下葬之地,乃是一處靜謐的小溪谷。

應是弱水(山丹河)支流在周邊蜿蜒而過的干係,小溪在仲夏時節亦沒有斷流,也讓此地隱約有了些綠意與鳥蟲,平添了幾分生氣。幾間小茅廬交錯落在背風山坡上,被簡陋的籬落圍合著,還稀稀落落的種了些菽苗,應是龐淯子侄輩守孝的結廬了。

十幾騎弄出的聲音並不小,尤其在靜謐的山谷中。

待鄭璞一行離茅廬約摸二三十步的時候,便看到從茅廬內走出位披麻戴孝的少年郎來,正依著籬笆將詫異的目光投來。

或許,乃是今戰火連綿且及葬之日已經年有餘,令他很意外尚有人前來弔唁吧。

率先下馬的遊楚,讓扈從將戰馬牽往別處,便緩緩步前,“在下乃遊楚,今途徑此地,特來憑弔子異公,不知可有擾貴家清淨否?”

“啊,竟是府君親至!”

那少年郎驚詫了一聲,連忙行禮,且側身伸手虛引道,“府君來訪,乃我龐家之幸也!安敢稱有擾之說。府君,請。”

“善。”

輕輕頷首致意,遊楚並沒有邁步向前,而是回首請鄭璞先行。

此舉令那少年郎一時愕然。

蓋因遊楚的行舉,無異在宣告著鄭璞的身份比他的太守之職更為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