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幾無付出而高回報的選擇,令所有荊蠻部落皆欣然接受。

況且他們本就沒得選。

協議達成,他們在江東入荊北後,乃是領著部落族人遁入深山中,做足了擔憂吳軍再次入荊山擄掠的姿態。

對此,江東不疑有他。

不管是在襄陽的朱然部還是入東三郡的唐諮部,皆對他們沒有什麼戒備。

而是汲汲綢繆著應對漢軍來襲的部署。

反正,以荊蠻部落的實力也無法威脅到吳軍;若他們膽敢出山澤來襲,亦不過是為吳國增添一些屯田客或苦力罷了。

也正是這種有恃無恐,令鄭璞與關興等部入荊山、襲擊編縣的意圖變得異常順遂。

依著荊山的編縣早就沒有了黎庶,且先前就不是荊北重要城池,歸屬江東後亦沒有增高城牆與遣重兵戍守。

當大漢三萬餘折衝軍浩蕩而來時,城內吳軍當即棄城而逃。

沒辦法。

不足兩丈高的城牆、僅千餘士卒,且還沒有床弩以及充足的守城軍械輜重,在巨大的兵力劣勢之下根本沒有堅守的可能。

或許,一二日內城池便被攻破了。

且他們無有援軍可期待。

駐軍在江陵城的陸遜,無法在一二日內趕至。

而唯一及時趕來的、駐軍在襄陽城的朱然部卻無法來救。

蓋因朱然部不過萬餘人而已!

漢軍在在野戰之中,常常能以劣勢兵力擊破魏軍,其戰力如何毋庸贅。

縱使朱然素來以膽略與能得士卒死力著稱,但在劣勢兵力之下,哪能為了救援千餘士卒而孤軍犯險?

不懼被漢軍擊破、趁勢追擊奪了襄陽城不成!

是故,即使陸遜洞悉了漢軍所圖,以五千士卒為前部一路急行軍趕來,但仍然晚了一步。

編縣城池已然被漢軍焚燬了。

而且鄭璞與關興也已經移師北上,依著荊山與武當山脈塞道落營,堵死了吳軍從巴山北道入東三郡的希望。

亦是將扼守在上庸城的唐諮部五千餘將士,變成了孤軍。

至此,此番漢軍攻吳的戰略皆達成矣!

且是南線馬忠將呂岱困在交趾麊泠縣、北線丞相將唐諮困在了上庸,皆佔據了圍點打援的優勢。

引兵至的陸遜見先機已失,乃下令將士就地落營。

自身與剛剛領軍趕到的朱然,一同前去觀摩漢軍的營寨。

此時,漢軍營寨的防禦工事並沒有修繕完畢,如溝塹尚未挖好、鹿砦尚未設定等。

但遠遠觀摩的陸遜與朱然二人,皆沒有趁著漢軍立營未穩時襲擊之念。

不止於陸遜的後軍尚未趕到、吳軍並沒有兵力優勢的因素,更因為漢軍在修繕防禦工事時的井然有序,令他們瞭然此乃精銳之師。

“都督,先機已失,我軍強攻亦難破局也!”

默默看了好一陣,朱然率先出聲,“以我之見,此時當尋外力襄助耳。”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