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

刀盾碰擊、矛尖突刺,猙獰的面孔,帶血的刀矛,低沉的嚎叫,瀰漫的血腥味,整個山谷都被這種原始搏殺的慘烈氣息所籠罩所湮滅。

“轟隆隆~”

落雷與戰鼓聲聲催。

“嗚嗚~~”

狂風呼嘯著吹起號角。

傾盆而落的暴雨在鼓面上激盪,雙方士卒的性命在鋒刃上凋零。

雙方就這樣死戰著,寸步不讓;谷地上屍體累累、散落了滿地的刀矛,鮮血隨著雨水歡快的流淌。

但在魏軍的大纛下,孫禮的臉龐慢慢變得猙獰。

雖然密集的雨線讓他的視線變得朦朧,但不妨礙他看出己軍兩翼戰線正在慢慢崩解。

而在漢軍大纛下的鄭璞,則是滿目肅穆,不知覺中以一隻手用力抓著、一捧著巨大牛角號計程車卒肩膀上。

牛角號,是指揮西涼鐵騎的號令。

在戰前的兵力部署中,他乃是讓柳隱部居中,正面抵抗魏軍的淮泗精銳。不求柳隱能擊潰或殺穿淮泗精銳的戰線,只需他的蜑獽軍能維持己軍戰線不崩即可。

魚麗陣的左翼,則是以句扶部充任。

他同樣無需奮力向前、以擊潰敵陣為己任,而是務必要保有餘力,應對牽弘部烏桓突騎的側擊而來衝陣;而在右翼的王平部,就沒有任何顧忌,只需往前衝殺即可。

與魏軍將騎兵聚攏在一地的部署不同。

鄭璞讓三千西涼鐵騎分作了兩部,並立左右。

只不過,位在左翼的徐質,所督領的騎兵要在右側的張特更多,約莫兩千騎。

蓋因他的勝券在握,就是擴募後的句扶部士卒仍是以板楯蠻為主,昔日將西羌各部落殺得奔走相告“不可南下”的巴郡神兵為主!

以步抗騎,板楯蠻有十分充足的經驗。

尤其是在迎戰遊牧部落而非漢家騎兵的時候。

鄭璞覺得,有徐質兩千西涼鐵騎的相助下,句扶部足以將牽弘部的烏桓突騎牽制住,為右翼的王平部與張特贏得撕開魏軍戰線的時間。

是的,漢軍的決勝點、鄭璞洞悉的弱點,乃魏軍側翼的周當部。

因為彼部皆是魏國雍涼士卒,早就在以往的戰事中被漢軍打得士氣萎靡。

且王平部先前一直隸屬於丞相的中軍。

麾下兵卒是從號“飛軍”的“無當軍”分出來的,前身乃是青羌五部。

以往,青羌軍每有空缺,各蠻夷族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當募為榮;從這些士卒的聞戰則喜,便可知其血勇了。

而王平亦不負鄭璞所望。

才剛臨陣鏖戰不到半個時辰,當左翼那邊的句扶部才剛佔據優勢時,他比便將周當部的戰線攻得搖搖欲墜。

這也令一直遲遲未得到出擊將令的牽弘有些焦灼。

雖然他在戰前引騎所據的緩坡,乃是位於句扶這一側、無法衝殺王平那邊為周當部扭轉劣勢,但他可以從側衝漢軍的左翼啊!

只要搶在周當部被擊潰之前,以魏軍兵力更眾的優勢率先擊潰漢軍的左翼,不就將戰局鎖定了嗎?

事態已急,還在等什麼!

牽弘心有不解,都想著要不要不等孫禮下令就先出擊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孫禮此時之所以遲遲沒有下令,是因為他知道讓烏桓突騎出擊的決斷,乃“不成功便成仁”之舉。

他早就注意到,漢軍那邊將西涼鐵騎分為兩股了。

亦知道漢軍左翼亦然取得優勢的情況下,為何鄭璞同樣遲遲沒有率先令騎兵出擊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