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當慮遠(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此,鄭璞並不知情。
他頗為慶幸,將能及時攔阻到魏軍歸功於嚮導。
不過,這些都無所謂了。
他就知道,他沒有與丞相以及魏延等人計議,便徑直督軍北上的思慮終於達成了!
是的,他很迫切的要與魏軍鏖戰。
雖然他如丞相所料般,知曉漢軍一旦攻破陳倉外城後,必然會先轉為守勢以逸待勞,待時機成熟了再一戰而決。
但他擔心漢軍沒有這個機會。
因為吳國。
丞相之所以決定提前對陳倉攻堅,就是因為永安督陳到探知了江東已然與魏國媾和、相互通商;擔憂吳國會提前徹底撕毀兩國的盟約,讓大漢在江東的牽制下,難復全力攻打城池的實力。
而鄭璞覺得,吳國背盟的時間或會更早。
如今吳國仍與大漢相互貿易著,就連前番督兵趕赴淮南大戰的西陵督步騭,亦沒有歸來西陵峽鎮守,孫權亦沒有增兵補屯,看似仍努力維持著有名無實的盟約。
但這一切的背後,乃是孫權冀望著漢魏兩國能繼續相互損耗,而令吳國能坐收漁翁之利。
一旦知道陳倉城池被大漢所復,他就不會繼續安之若素了!
無他,利益所趨耳。
昔魏國一家獨大時,他自然願意與大漢同心同德、戮力北伐。
但如今大漢收復隴右與涼州,在關中擁有了立足點,挾屢戰屢勝之銳將欲席捲關中、隱隱出現漢室興復之勢,他還怎麼與大漢共力呢?
不擔心大漢還於舊都後,魏國式微難以為繼後,大漢會兵鋒向東來嗎!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有過王莽與曹操的先例,孫權並不覺得興盛後的大漢,會對已然稱帝的他熟視無睹。
更不覺得大漢會選擇忘卻了襄樊之恨、夷陵之仇!
這便是鄭璞北上的思慮所在。
他要趕在孫權徹底撕毀盟約之前,先將魏國再敗一陣、再將他們敢戰的脊樑骨給壓彎打折,以便丞相與魏延那邊更容易守住現今的成果。哪怕是以後要從關中分兵歸去抵禦江東,仍要讓漢軍在魏軍時,保持著遊刃有餘的優勢與士氣。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軍爭籌畫要放眼全域性、先作遠慮嘛~
況且,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在不影響全域性的前提下,有機會逼迫魏軍野戰且可勝之,為何要守呢?
然也!
鄭璞堅信著勝利將屬於己軍。
倚仗不止是對漢軍勇銳、可以寡敵眾的底氣。
更是因為他洞悉了眼前這支以多部組成的魏軍薄弱之處,知道了如何以堂堂正正之兵攻破魏軍的關鍵所在。
故而,在雙方在忙碌著排兵佈陣時,他便已經遣扈從去給句扶、柳隱與王平以及徐質張特等人傳令,讓他們知道各自職責所在了。
亦是說,戰鬥尚未開啟,他就排程完畢可悠哉遊哉的坐等戰果了。
&n..pppp('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