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可否(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西戍圍的魏軍有約莫八步騎,屯在長安的尚有五萬,他可以動用十萬步騎並進攻打兵力五萬有餘的逆蜀魏延部,未必不能勝之!
哪怕雍涼各部士氣低迷,但他可以雒陽中軍充前驅啊!
只要前部士卒悍不畏死,就能鼓舞起後方士卒同仇敵愾之勇、就能相互激勵著奮勇向前、眾志成城酣戰。
再者,哪怕不能勝之,戰成勢均力敵、不分伯仲亦是魏軍得利了。
因為一旦魏延部無法遏制魏國的援軍臨汧水河谷,不管是逆蜀丞相還是吳班部在有了後顧之憂下,皆不會再肆無忌憚的攻堅。
如此,陳倉城的守軍可得喘息的時間重整旗鼓,修繕順壞的城牆與再次部署防禦工事,亦能堅守得更久了。
而恰好,作為攻方的逆蜀,最怕戰事曠日持久。
如若三個月之內無法攻陷陳倉城,他們自然就因為銳氣喪失、士卒疲憊而罷兵退出關中了。
若不,再等五日便進軍?
司馬懿將手放在了花白的鬍鬚上,看著桉几上的兩份軍情沉吟不定。
一者,乃是他在魏延部渡過汧水河谷落營後,便遣了兩校兵馬入褒斜谷,看漢軍留了多少兵馬戒備穀道,以此推斷出是否可與屯兵上庸的胡質部併力入擾漢中郡的可能。
顯然,這點漢軍已然意料到了。
在褒谷的棧道口,漢軍預留了數百士卒在依險而守,可卻三五倍之敵。
亦是說,他唯有打消此念——
遣入兵馬少了,難以攻破阻攔;遣兵多了,漢軍徑直將棧道焚燬了,同樣令他徒勞無功。
另一軍情,乃是從隴東傳來的。
在他允了牽弘之請後,漆縣守備乃是以牽弘的五千烏桓突騎與周當部的六千步卒同往,併力沿著涇水河谷西上入擾安定郡。
他們二人很謹慎。
幾乎是以步步為營的方式推進,並沒有長驅直入與逆蜀鏖戰於野。
但沒想到的是,漢軍比他們更謹慎!
三千西涼鐵騎與一千隴右漢騎,同樣沒有突前來戰,抑或者繞道奔襲切斷魏軍的糧道,而是配合督四千無當軍(號為飛軍)的王平,緩緩而退!
準確而言,乃是且戰且退。
他們一直都是派遣數百步騎在前,來抵禦魏軍試探性的攻擊。
如若漢軍小勝了,便會止步步前,繼續以數百步騎臨陣;但若是漢軍小敗一陣抑或彼此傷亡不分上下的情況下,他們竟就拔營緩退去了。
就如反向的步步為營。
一開始,牽弘與周當都以為,此乃漢軍在玩驕兵之計,誘敵深入。
但如此連續十餘日後,他們二人就不是這樣認為了。
漢軍都小敗了七八陣了,都要退到臨涇縣的地界了!
亦是令他們陷入了繼續推進,還是罷兵歸去的取捨兩難中。
繼續沿著涇水河谷推進,他們將要面臨前有王平部、側有臨涇城張嶷部的夾擊之勢,尚有被西涼鐵騎繞道切斷糧道的危險;但若是罷兵歸去了,他們此番出來又有何意義呢?
將烏桓突騎分散了劫掠村落、毀掉田畝的做法也行不通。
漢軍的騎兵不少,足以戒備周邊周全。
是故,牽弘與周當二人落營與漢軍對峙後,再度作書歸來詢問司馬懿:可容他們一戰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