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等兩部相互策應、互為犄角嘛。

但對於魏國而言,則是面對已然守備虛弱的安定郡,他需要儘快決策,是否讓駐守漆縣的兵馬前去騷擾。

依著常理是要遣兵的。

攻其所必救、圍魏救趙嘛。

擊其弱翼,以迫彼中軍回援,對堅守陳倉城減輕壓力。

如一直留在漆縣警戒的、督領烏桓突騎的牽弘,已然作書來請命前往了。

理由還頗充分。

乃是以前番胡遵在泥水河谷之戰時,魏軍的戰術太過於保守,處處求穩,一直被漢軍的排程牽著走,以致被鄭璞以分兵之計而敗,令隴東不復魏國所有。此番理應引以為戒,出兵而擾、懸兵而逼,將戰與不戰的主動權握在手中,令漢軍不得不分兵來守。

是的,牽弘沒有抱著奪回隴東的汲汲。

只是為了策應右扶風的戰事而已。

最關鍵的,則是牽弘強調了一點,魏國漆縣的駐軍在此戰中乃是偏師。

哪怕無法建功抑或小敗了一陣,也不會左右此番大戰的局勢,且與其讓兩萬步騎在漆縣百無聊賴,尚不如令他去試試。

這點切中了司馬懿如今的思慮。

對於漆縣的駐軍如何安排,他這幾日也頻頻召集趙儼、秦朗等人商議。

隨著漢軍鄭璞部南下,漆縣只需留萬餘將士就可以扼守涇水河谷無憂了,沒必要留那麼多兵馬在那邊無所事事。

尤其是在大戰即將開啟的時候,每一部兵馬都很應該盡其用。

但秦朗與趙儼皆聲稱不可調離。

緣由很簡單,擔心漢軍此乃調虎離山。

如故意空虛了安定郡的守備,令魏軍分走了漆縣的兵力,然後再以趙广部與西涼鐵騎忽如其來,橫插入谷口與漆縣之間,讓得悉訊息後的魏軍從關中來馳援拖延三五日,令在後的步卒順利將漆縣城池圍困。

屆時,魏國將會步入救與不救的進退維谷。

若是救援,魏軍將會被圍點打援、被迫促成野外鏖戰。

但若是不救,漢軍以數千騎在外圍警戒下,完全可肆無忌憚的攻堅。

漆縣的城池,可不比巍而堅的陳倉!

不足三丈的城牆、沒有多少大型器械以及救兵難至的情況下,被攻陷也不是不可能。

而漆縣一旦被漢軍所奪,那漢軍便可順著涇水河谷襲擊關中腹心之地,令右扶風這邊的魏軍面臨後方不穩了。

莫要以為這種可能性不大。

負責安定郡戰事的鄭璞,最是喜歡玩這種聲東擊西或出人意料的伎倆。

且常常能成功!

這也是司馬懿舉棋不定的緣由。

局勢與理智上,他都敢斷定即將對陳倉攻堅的漢軍,不復有從涇水河谷來襲的排程。

然而,事關“我魏之大患”的疤璞........萬一呢?

他不得不慎,更不敢心存僥倖。

是故,慢慢的,牽弘的提議在他心中越來越重。

若不,且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