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克忠(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不過,先前曹叡出於防禦江東的考慮,一直不允而已。
如今江東堪稱外憂內患,未來數年內都無需擔憂彼會來入寇,那便準了滿寵之情罷。
蓋因滿寵這次求歸的上表中,末尾還添了一句“老臣垂垂老矣,時日無多,縱使留在淮南,亦無緣復御賊吳之時矣!”
是的,以滿寵的歲數與身體狀況,恐怕在下次江東入寇之前就身故了。
如此,曹叡覺得讓滿寵如願歸來雒陽,至少讓他在決策軍國大事上能有個諮詢的人選。
乃是以功益滿寵食邑,並先前合計九千九百戶;再劃分食邑讓滿寵諸子皆侯,連弟子都蔭及了。其餘如王凌、孫禮等人皆各有升遷賞賜。
而最令人矚目的乃是夏侯玄。
作為首個提出“虛荊襄誘賊吳全力攻淮南”戰略的人,他的才學得到了曹叡的認可,乃轉為職掌京師城門守衛的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
算是正式被曹叡以心腹視之了。
不過,他的散騎常侍終究是加官,不能時刻伴駕左右、規諫過失。
於權柄之上,他還無法與心頭之恨司馬師比肩。
尤其是,近期司馬師的諫言頗得曹叡之心,才華備受曹叡器重。
在壽春之戰後,他便尋了曹叡外出觀兵的時機,以吳國甫一慘敗不復為患,諫言曹叡可以嘗試著給孫權釋放一些修復兩國友好的訊號,為了更好的抵禦漢軍入關中。
曹叡採納了。
令坐鎮荊州的徵南將軍王昶,私下讓江夏太守遣商賈人吳國求購食鹽。
魏國是不缺鹽的。
不管是河東的鹽池,還是自春秋時期青州便煮海為鹽的規模,都能保障魏國的食鹽供給充足。
亦是說,曹叡這是向孫權隱晦的發問。
“欲日後兩國仍互伐不休乎?抑或者兩國息兵寧邊、通商共利?”
是時,孫權剛好趕到了武昌。
得聞訊息後,心思幾經輾轉掙扎,最終還是授意各地駐軍私下適當放開了貿易。
大漢對此並不知情。
此時天子劉禪與朝中袞袞諸公,皆為馬忠轉來的一封書信感慨流涕。
卻說,廖式據臨賀郡叛亂後,還派遣不少心腹深入交州各郡縣,廣邀不臣服或者被迫臣服江東的僚左或豪族共舉大事。
南海郡揭陽人吳碭,亦在被邀之列。
吳碭,字叔山,舉孝廉出身,出任長沙郡安成縣長,隸屬時鎮守荊州的關侯所督。
建安二十年(215年),漢吳就荊南歸屬爆發戰事。
吳碭會同安成、攸縣、永新、茶陵四縣的官吏一道進入陰山城聚兵抵抗。但兵力懸殊,在呂岱領兵圍攻之下被迫投降。但呂岱剛轉兵歸長沙,吳碭再度聯合駐軍在醴陵的中郎將袁龍再度歸漢,佔據了攸縣以策應將要南下的關侯。
然而,那時剛好漢中張魯向魏武曹操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