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開解(第2/2頁)
章節報錯
待看見彼此眼中皆有不解之意後,才連忙如言領命而去。
“諾,興告退。”
“諾。維先告退。”
出了中軍帳,看見值守甲士之中有一人還捧著食案,似是已經等候了一會兒。
常年鎮守漢中,知道丞相現今少食多餐的關興,連忙揮手催促那捧食案的甲士入帳,亦拉著姜維往自己的營帳而去,“伯約且入我部用餐罷。我部營地近些,若是稍後丞相召我等複議亦便利些。”
“卻之不恭。”
姜維沒有拒絕,只不過移步而往時,還笑著揭穿了關興,“今夜丞相必不召我等複議了。以安國之智,豈能不知丞相乃是在等候著子瑾書信來,待知驃騎將軍是否已然驅兵南下了再作決策?”
“嘿,你這人無趣!”
對此,關興無有被揭穿的感概,而是反詰了句。
且左右顧看了下,見無人注意後才壓低了聲音說道,“正值我軍將要拔營之際,我欲與伯約小飲幾盞,難不成還要在丞相軍帳前宣揚?”
“哈哈哈~~”
姜維大笑,毫無誠意的擺了擺手,“好!好好!安國言之有理,此乃我之過~~”
且行且笑。
不多時,至關興軍帳。
二人草草果腹罷,便各自拎著一馬奶酒囊,閒聊著戰事林林種種的瑣碎。
待不大的酒囊見底,姜維將要歸自軍營時,還倏然斂容問了句,“安國,依你之見,我方才請命前去助子瑾一臂之力,丞相可會允否?”
唉,果然!
聞言,關興心中便嘆息了一聲。
他今夜強拉姜維來共飲,就是知道姜維此番請命的顧慮——在他心中,依舊將張苞的戰死歸咎於自身。
哪怕大漢上下皆無有此念。
比如他少年時便與張苞同為天子劉禪的近侍,有父輩的情誼與多年的朝夕相處,可謂刎頸之交,但他也沒有將張苞殞身歸罪於姜維的排程上。
或許,這便是所謂的當局者迷罷。
“依我看來,應是不會。”
默然了少時,關興起身送他出營寨時,直言不諱,“孟監軍歸去漢中後,虎步軍丞相已然轉予伯約督領,怎能朝令夕改讓伯約離去?”
但說罷,不等姜維出聲,他又加了句,“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屍還,乃是我等軍中男兒命數。文容殞身,非戰之過,伯約莫要耿耿於懷。如若伯約委實無法釋懷,那便為還復舊都勤勉些,權作為文容肩負未竟之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