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漢軍的西涼鐵騎是否繼續逗留, 對城池都無有威脅。

而屯兵在谷口的護軍薛悌, 在得悉西涼鐵騎侵擾隴東的時候, 便已然督軍北上,也正好接應到了那些沿著涇水河谷南下的羌胡部落與漢軍黎庶。

故而亦作了書信與司馬懿。

乃是聲稱他會將兵護這些黎庶歸左馮翊安置,讓司馬懿無需擔憂催生流民擾亂後方等事。

且同樣勸說司馬懿不可讓烏桓突騎分兵去隴東,以免疤璞此舉乃是調虎離山,以侵擾隴東讓魏國分兵,令關中防線出現漏洞。

畢竟彼逆蜀在陽城附近,仍有驍騎將軍趙广部的五千騎呢!

司馬懿得了胡遵與薛悌的書信後,沒有什麼置喙之處。

胡薛二人能預計之事,以他之智不難看破,且他本來就沒有遣烏桓突騎北上的意圖。

傾國之役,不必計較這種小打小鬧的得失。

處於守勢的魏國,更不能犯了“小不忍”而亂了各部防線的部署。

而且,知道雒陽曹叡“先破賊吳後御逆蜀”戰略的他,如今也正在等著淮南戰事的結果,看日後雒陽中軍能否有入關中助戰的能力,再決定是否要更改御蜀之策。

對,淮南戰線已然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了!

卻說,江東自去歲遣使入漢,約定兩國同時北伐後,孫權便早早督促各部做好了準備,於今歲夏五月江水略微見漲時,便誓師往壽春進軍。

待到夏六月時,大都督陸遜已然部署各部將壽春城圍困了起來。

這次孫權同樣沒有親自督兵臨陣。

而是轉去了江北的廬江郡,聲稱將親自忙碌秋收為各部將士保障糧秣。

算是激勵士氣的手段以及有了自知之明罷。

然而,上蒼並沒有眷顧於他。

當陸遜督軍至壽春城下、他才趕到廬江郡之時,鎮守在荊南的諸葛瑾與呂岱便作了書信來。

並非是魏國在荊襄戰線有了動作。

而是潘浚病故了。

這是江東上下皆有所預料的事。

自從前番潘浚督兵入荊山擄掠蠻夷充實人口、被魏國夏侯獻與牽弘督領烏桓突騎擊敗,萬餘將士僅剩兩千人歸來後,他便常鬱鬱寡歡、疾病頻發了。

但他在這個時間病故,還是令孫權很惆悵。

不止是對吳國自此少了一位重臣的感傷,更是擔憂著荊南的安穩。

於襄樊之戰時依靠背棄盟約奪得的荊南之地,不管是士庶還是蠻夷部落,都對吳國懷有不臣之心。哪怕夷陵之戰後漢吳二國已共盟,亦無法阻止郡縣叛亂或蠻夷反叛。

而出身荊南的潘浚,就是他賴以安靖荊南郡縣之人。

正值他以舉國之兵攻伐淮南之際,潘浚的亡故恐會誘發一些有心人作亂。

尤其是潘浚喪損在荊山的將士,絕大部分都是荊南世家豪族的部曲,而如今攻打淮南乃是吳地世家受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