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朝廷放棄後,一度淪為無主之地。

是故,許多北地郡、關中或河東郡的漢家黎庶不堪忍受苛捐雜稅,便遷徙到了這裡結寨自保、耕牧自給。雖然不乏被馬賊或遊牧部落侵擾與劫掠之事,但也要比在郡縣內的生活更好些了。

畢竟, 他們無需繳納賦稅與服徭役。

更不會被那些欺上罔下、狼狽為奸的官僚與武斷鄉曲的豪右欺凌、奴馭。

對此,離唐芒還特地詢問了這一帶的馬賊情況。

事後遵守諾言, 將他們毫髮無傷的放了,更沒有擄掠他們的羊群歸去,只是令他們給村邑帶回去幾句話。

曰:

“爾等雖結寨自保,然終可不免受馬賊禍害、胡虜部落欺凌。我乃西來之人,欲在此地討生計,故必先驅逐此處馬賊與羌胡部落。如此,我與爾等有同求也,亦可合力共盟求生也!我知威不顯則信不立,爾等且觀我手段,且看我如何破賊,日後若覺得我乃可信之人,便遣人來尋我。嗯,我部之號乃喚作‘棄活軍’。”

對,離唐芒打算在這裡安定下來了。

訊息閉塞、並不知道漢魏攻伐戰事如何了的他們,歸漢已無路,且一路看著不斷的有袍澤死去,他便想著先讓所有騎卒有個安身之地。

至少不用像之前那般,明明只是輕傷的袍澤,在無法得到安養的一路奔波中,竟是變成了一杯黃土裡的他鄉之鬼。

對此,已不足百人的西涼騎卒們皆無有異議。

蓋因他們知道,即使在逃離追捕與截殺後返歸涼州,亦不能有多少人活著立在大漢旌旗下。

對大漢而言,亦沒有多少裨益了。

但若是他們能在此地立下腳跟,拉攏不隸屬漢魏朝廷的遺民,未來說不定能給大漢增戶或增一部兵馬。

至於怎麼做嘛.......

以馬賊的身份攻弱兼昧唄!

對此地的各部賊寇與遊牧小部落不臣服者殺、服從者納入行伍中,慢慢樹立威名吸引他人投靠依附。

若是失敗了嘛......

本就是絕地求生,死則死矣,何恨之有?

帶著這樣的心思,他們隨著離唐芒轉去無定河支流走馬河的發源地——橋門縣,尋了個山坳作為老巢,開始四處伏殺當地的賊寇。

數個月下來,再度戰死了十餘人,但也讓“棄活軍”的名聲開始在西河郡內傳揚。

那些結寨自保的漢家黎庶,也終於認可了他們有合作的實力。

乃是遣來了百餘人暫時加入他們的行伍,以約定戰利品對半作分的方式,一併去劫掠當地遊牧部落的牛羊。

這裡已然淪為化外之地了嘛,他們並不介意客串馬賊。

抑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是亦民亦賊,區別不過是手中在揮鋤還是舞刀矛。

對於離唐芒等人而言,算是預見未來曙光的開始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