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婢也(第1/2頁)
章節報錯
鄧忠並沒有入高平城。
於半路時,仍年少的他便被幾個扈從帶著離開了信使行伍,換上了黎庶裝扮折道往幷州上郡而去。
他沒有反抗或者異議。
蓋因扈從將早就準備的好服飾予他時,還奉上了鄧艾僅寥寥數字的書信,信曰:“我若勝,你自會歸來;若我敗且朝廷追究,你便隱姓埋名渡餘生罷。”
是的, 孤注一擲鄧艾確實是在安排後路。
因為他不單覺得放棄了地利出來與漢軍野戰沒有勝算,就連胡遵是否會如他所願、出兵來襲鸇陰城塞都沒有半分把握。
沒辦法,胡遵用兵素來以穩妥著稱。
而為了一線機會,驅兵來襲鸇陰城塞這種謀略委實太過於弄險了。
仕途一路坦途的胡遵又不是被逼上了絕路,何必以身犯險呢?
事實上,胡遵看罷了鄧艾是書信後, 扶著環首刀柄的那隻手緊了又松、鬆了又緊,反覆了好多次, 才壓制下了喚人將信使拉出去斫首的怒火。
“帶下去, 好生看著。”
好一會兒,他才猛的一揮手。
“諾。”
待親衛部曲督依言離去,偌大的廳堂內僅剩胡遵一人時,他就再也抑制不住情緒,拔出環首刀將案几斫成了好幾段。
如若說,前番鄧艾在書信中隱隱有指使他行事的意思,那麼,此番則是明目張膽的將他當作部將下令了!
當然了,他倒不是一定要配合鄧艾的作戰計劃。
高平城對於關中的戰略意義,並不亞於鸇陰城塞之於逆蜀。
他鎮守有責,不能擅離職守就是最好的回絕理由,且任何人都無有他言可詰難。
但若是他不配合,日後將會陷入他人無休止的議論中。
鄧艾不僅派遣信使來高平城,亦有一波往關中去了!
亦是說, 此事不可能不被世人所知。
更可惱的是, 此鄙夫不管他配不配合, 都會盡起八千步騎出防線前去媼圍縣赴死。
沒錯,就是赴死!
無需過多推演,久在行伍中的胡遵便知道鄧艾不可能有勝算,就連半分僥倖都沒有!
胡遵不在乎鄧艾的死活,對那即將赴死的八千步騎同樣不在乎。
但這些人戰死了而他不出兵,此戰後別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是時,若平西將軍驅兵赴,或可為我魏國復鸇陰城塞。”
或可、也許、應該......
模稜兩可的推演,給予了世人無數遐想與爭論的空間。
而始作俑者的鄧艾身死了,他的不出兵就會被世人當作津津樂道的茶餘飯後,最終他的名聲將落個譭譽參半的結局。
甚至青史都會不吝留墨一二,讓他在千百年後都要被爭論不休!
但如果出兵了,他又將淪為鄧艾的墊腳石。
因為成功奪下了鸇陰城塞,魏國朝野上下都會盛讚鄧艾不以死生為念創造了機會,而不是讚揚他的策應之功;但若是失敗了,鄧艾必然會身死,他亦必然會迎來非議——人死為大,可以非議活著的人,誰又會去指摘一個死人!
如此,胡遵心中焉能不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