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鄧艾自刎前是不能指摘胡遵的。

因為胡遵在前日便領軍趕到鸇陰城塞了,但逗留不到一刻鐘便又歸去了。

沒辦法,面對有三千士卒戍守的鸇陰城塞,倉促趕路疲倦不堪且僅僅攜來五千兵卒的他,怎麼可能會去嘗試著破城嘛!

況且,前番他與郭淮等人接替夏侯儒困守時, 就以近兩萬士卒嘗試攻打過了!

結果是徒勞無功、徒增士卒傷亡。

若是非要較真,那也應該是他指摘鄧艾預事無能、令他空忙一番此對。

至於他為何一刻都不願逗留,沒有以“圍魏救趙”的方式逼迫媼圍縣的漢軍分兵歸來……

倒不是他不以國事為重、不願為鄧艾部增添一分生機;而是他知道,若逗留必然會自身難保!

走烏水河谷前來不被逆蜀驍騎將軍趙广部發覺乃是僥倖,但如今都出現在城塞前了,彼焉能不前來與城塞內的戍守士卒夾擊?

以騎兵的速度,從祖厲河谷北上不過一二日即可至!

冒險前來空忙一場也就罷了, 還能將自身性命與五千士卒盡予鄧艾陪葬不成!

事實上,他的考慮很對。

隴右傳來他北上的軍情後,漢軍的確有將他永遠留在烏水河谷的打算。

譬如在城塞內戍守的閻宇與傅僉,就一直期待著姜維能儘早擊敗鄧艾部,前來與他合兵一併去追擊。

只不過,他們的冀望落空了。

雖然徐質與張特將鄧艾追至城塞前、令其萬念俱灰自刎,但姜維來得很晚。魏軍投誠的俘虜太多了,沒有步卒的他忙不過來.......

且他還分出了徐質的千騎趕去鳴沙山搭浮橋渡河。

鄧艾雖然焚燬了那邊的營寨、戍圍以及浮橋,但大河東岸的屯田卻沒有毀掉。

姜維需要徐質立即趕過去看護著,免得被其他羌胡部落或者是得悉訊息的南匈奴劉豹給搶先刈了。

在河西走廊,糧秣比人命更金貴。

且被鄧艾遣去戒備大漠疑兵的千餘羌胡部落,見大勢已去且無法從賀蘭山歸去,竟自發前來求姜維為他們表請為大漢的附庸。

因為他們知道,賀蘭山一帶沒有了魏軍維持秩序, 如果再得不到漢軍的庇護,他們部落將淪為劉豹的盤中餐。

這小插曲又拖延了姜維一二日。

故而, 待他安撫好羌胡部落、分配西涼鐵騎將所有俘虜收編押解歸河西后,再趕來鸇陰城塞時, 胡遵已然離去四五日了。

雖說胡遵部皆是步卒, 即使得到安定郡羌胡部落接應亦無法走得太快, 漢軍倍道而行,未必不能追上。

但姜維不追了。

近三千西涼鐵騎要麼押解俘虜、要麼前去鳴沙山守麥,沒有了騎兵他還怎麼追!

有心無力啊~

而有能力追擊的趙广部,則是被鄭璞給阻止了。

準確而言,乃是丞相不許。

去歲末丞相與鄭璞二人定策時,亦曾探討過,如果此謀不能竟全功當如何應對。

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虛虛實實的計中計,實施起來本就繁瑣。

其中一個環節出現謬誤,或是有不可阻擋的客觀因素突發,令漢軍不能偷襲高平城亦是很正常的事。

比如虛鸇陰城塞誘敵被鄧艾識破。

比如胡遵本已經決意領軍北上了,但突然迎來了連續數日的大雨令他無法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