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可無憂(第2/4頁)
章節報錯
如此情況下,派遣一部兵馬前去賀蘭山駐守,長期從關中轉運糧秣而食,委實難啊!
故而,他作了書信前去嘉勉鄧艾,且還聲稱若蜀軍來攻太急,可尋鎮守在高平城的胡遵襄助一二。
是的,他與郭淮、毌丘儉等人推演後,覺得鄭璞若是出兵賀蘭山,時間應該是等到秋收入庫後。到了那時,關中同樣會轉運糧秣入高平城,順勢讓一部兵馬攜糧北上賀蘭山亦不算什麼難事。
但他的書信還未至賀蘭山,鄧艾已然在傷神了。
雖說鄧艾覺得鄭璞不可畏,但並不代表著他會輕視善奇謀的鄭璞。
是故,在得悉鄭璞趕來河西赴任後,他便多將督促屯田之事交給手下,親自趕來屈吳山扼守防線,且還遣了許多斥候在外。
亦得悉了兩個軍情。
其一,乃是逆蜀以數百西涼鐵騎護衛,各引百餘重步卒與甲騎於水泉沙河入烏水河谷的河岸、鳴沙山外圍演武。
對,演武。
斥候就是這麼說的。
但鄧艾聽罷,便知道漢軍這是在實地考察,看這兩個地方的河畔沙土,是否能承受披重甲的兵馬衝鋒陷陣。
盛名之下無虛士,彼疤璞可當此謂也!
對此,鄧艾心中感慨了一句,亦隱隱有所悟:蜀軍來犯,恐不會等到秋收後了......
另一軍情,則是蜀軍派遣了數百步卒入駐了已然廢棄的媼圍縣,伐木取石,似是要依著山坳修一座軍營。
這點鄧艾就無法理解了。
以數百士卒前來修築軍營,就算耗費數月時間也會修成多大規模,率先修築了亦對後續的戰事無有裨益之處。
但若是說他們乃是在築戍圍或前哨,亦無法說通。
魏軍又沒有再次驅兵入寇河西或困圍鸇陰城塞的實力,且數百里渺無人煙的茫茫大漠就是最好的防線,蜀軍又何必如此勞師動眾呢?
百思弗解的鄧艾,下令斥候時刻刺探後,獨自枯坐在案口中喃喃。
“彼疤璞此舉,將欲何為邪?”
............
“伯約,我欲以你破賀蘭山、誅鄧艾!”
河西走廊,武威郡,涼州刺史府內,鄭璞滿臉肅穆對著姜維與費禕說道。
他今日剛剛趕到了姑臧縣。
仍職為涼州刺史的費禕與被貶為蕩寇將軍的姜維,將他迎接入刺史府後,他連清水都沒喝一口便屏退左右、擲地有聲。
對此,費姜二人反應截然不同。
費禕在微微愕然後,便搖頭苦笑,徑直入座翻案牘執筆忙碌去了。
軍爭籌畫之事他素來不參與。
但身為刺史,他卻是要籌備糧秣輜重以及轉運的民力等事務。
既然鄭璞甫一至便聲稱要出兵,他唯有提前計算各郡縣的糧秣以及可徵發的人力,免得屆時手忙腳亂。只是去歲河西才還清了借豪右之糧,這才春耕時節就要計議動兵,他委實不想再一次以“卯吃寅糧”的方式籌糧了。
或許,這便是丞相讓鄭璞督戰涼州的緣故罷。
先前姜維為徵西將軍時,乃是督戰河西,而如今鄭璞的職權還涵蓋了金城與西平兩郡,亦可徵調此二郡的糧秣用於軍爭。
但費禕依舊覺得難為。
長途跋涉去攻打有數千魏軍且有南匈奴劉豹上萬落兵力的賀蘭山,漢軍動用的兵力不可能太少。
亦是沿途糧秣消耗必巨。
僅是多了兩個郡的糧秣,又能供應多少將士之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