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宿夜(第2/2頁)
章節報錯
逆魏的防禦工事太完善了!
不僅是鳴沙山與屈吳山兩座營寨佔盡了依山傍水的優勢,就連沿著河畔而落的數座戍圍,都將地勢優勢發揮到極致,令人無有指摘之處。如他沿著大河走向觀看了約莫一個多時辰,愣是尋不出絲毫破綻抑或疏漏來。【注1】
亦是說,若日後丞相遣他來攻此地,恐唯有不計士卒死傷將這些戍圍一一拔除了!
因為不用多想,姜維便可知道兩外兩條可供漢軍入河套的進軍路線,如鳴沙山與賀蘭山那段闊口、以及從鸇陰城塞後走水泉沙河取道烏水(清水河)河谷入大河等,逆魏必然也會把守森嚴、守禦得當。
此間魏將乃良才也!
心中悄然感慨了一聲,姜維又細細回憶細作打探到的訊息。
鄧艾,字士載,義陽人也。
少孤,赤壁之戰前被徙汝南為屯田客、養犢。
及長,好學,然有口吃,不為人所器。每見高山大澤,輒規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如此蹉跎十餘年,為上計吏,得見時鎮守荊襄的司馬懿。懿奇之,闢之為掾,頗器異,轉為雍涼都督亦將之攜入關中任職。
後涼州易屬,司馬懿以鄧艾有署農之能,乃遣來賀蘭山以南屯田。
是的,姜維早就知道了,魏國如今主賀蘭山以南事務的人並非費曜而是鄧艾。
一個出身卑微,名不經傳且不曾臨陣鏖戰之人。
但他能將防禦工事修繕得如此完善,有無臨陣經驗都不會令人輕之。
且曾經作為魏國將率的姜維知道,魏國最不匱乏出身卑微但卻才學優良者。遠的不說,他自身在沒有奔襲千里破鸇陰城塞前,在世人眼裡不也只是一個籍籍無名之徒嘛~
況且,他與州泰多次並肩作戰,深知其才能,亦知州泰的薦主魏司馬懿有識人之能。而鄧艾同被其器異,自是有過人之處。
“伯約,天色將暮矣。”
就在姜維若有所悟時,張苞策馬近前打斷了他思緒,“依你之見,我軍乃就地尋個宿夜之地,抑或趁夜趕回去更好?”
“先且讓斥候尋個宿夜之地罷。”
略微沉吟,姜維露齒而笑,“我等既然都來,不妨多留兩日。既然逆魏龜縮營寨不出,正好令我軍盡情耀武揚威,讓新募之卒明瞭敵我優劣,以冀日後勇往直前之銳。”
“嘿,我就知如此!”
對此,張苞似是早有意料,“伯約如子瑾,督兵時凡事皆不忘求裨益。以子瑾謔言稱‘蠅蟲雖小亦乃肉食’,今伯約如是也!哈哈~~”
言罷,不等姜維作答便大笑轉馬離去。
夜幕低垂,月朗星稀,蟲豸歡鳴。
漢軍的臨時宿夜地乃是媼圍縣,依著廢棄殘敗的城郭抵擋夜裡風沙。沒有攜帶軍帳等物的他們,草草取了乾糧果腹後,便不分尊卑皆圍著火堆露地而寐、枕戈而眠。
邊地騎兵,千里奔襲、露宿荒野乃是司空見慣之事。
沒有人會抱怨什麼。
身為將率的姜維與張苞更艱辛些,分別領了前後夜的宿營職責。
但還暮食才剛過沒多久,掌斥候營的在外圍警戒的胡薄居姿職竟回來了,且還押著一齊肩斷髮帶氈帽之人。
【注1:鳴沙山與屈吳山脈之間的黃河地利優勢明顯,是後世明長城的一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