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不復患(第2/2頁)
章節報錯
“伯言之意,乃是指逆魏淮右守備將鬆懈邪?”
微愕一陣的孫權,瞬息間雙眸灼灼,有些遲疑不定的反問了句。
的確,依著先前鄭璞的進策,只要江東連番進攻荊襄戰線、喪損數萬兵馬後,逆魏必然會令淮右戰線守備鬆懈。蓋因以江東的國力,喪兵如此之眾,非六七年之功不可緩過戰爭的瘡痍,斷不會復來侵擾淮右。
然而,孫權發問罷,卻又面露難色,惋惜而道,“雖不願駁伯言之言,然逆魏再建立烏桓突騎,即使合肥壽春守備鬆懈,令我江東得了奇襲之機,恐亦難為遏援兵之事也!伯言亦知,我江東騎兵甫創經年,臨陣戰力委實不如逆魏多矣!”
南船北馬。
大江之南水澤密佈,令江東得以水師稱雄之時,亦少了許多弓馬嫻熟的將士;想建立騎兵,士卒還得從最基礎的騎乘開始訓練。
不過訓練經年的騎兵,戰力可想而知。
莫說是對抗有“天下名騎”美譽的烏桓突騎,無論魏國還是大漢任何一支騎兵,都能將江東的新建騎兵給抹去了。
“陛下之言,恕臣不能苟同。”
但陸遜卻當即反駁,言之鑿鑿,“臣膽敢斷言,經此戰後,彼逆魏必然將烏桓突騎轉往河西矣!”
嗯?
得言,孫權雙眸再度泛起喜色。
他並非無智之人,故而被陸遜點醒後便洞悉其中緣由。
逆魏自大漢兵出隴右以及石亭之戰後,便將征伐之重放在了西北,對江東採取了守禦為主的戰略。不僅是難為兩線作戰的緣由,更因為漢魏乃爭奪天命的死生之敵。
此番江東喪兵無數,在魏國曹叡的眼裡,已不足成為大患,亦會將如烏桓突騎調往西北對抗大漢。
畢竟,在北方騎兵能發揮的作用更大。
而一旦烏桓突騎轉去了西北,那麼江東的陰襲勝算將不復有礙了。
須臾間心念百碾的孫權,當即霍然起身,舉盞憤慨作聲,“若果如伯言所斷,朕即使葛衣素食、罷飲罷樂,亦要為將士籌足糧秣輜重,但求為諸卿一雪今敗之辱!”
亦帶動了所有人的起身附和,“臣等敢不效死!”
因為聞絃歌知雅意。
孫權的話語中隱晦的許諾將以國力補償他們的損失了。
只不過,區別在於,有些人得利多有些人寡罷。
而魏國果如陸遜所斷言嗎?
魏天子曹叡依例論功行賞、饗犒將士後,便督軍歸雒陽。
途經汝南郡時,還在羽林衛的護衛下特地折道往安城與滿寵謀面了一夜,所議內容無人知曉,但人們透過後續的排程,隱約猜測到了。
如滿寵轉遷為太尉,依舊屯兵在汝南安城。
而牽弘與夏侯獻督領的烏桓突騎,則是留在豫州休養了半月,便趕赴關中暫歸司馬懿節制:那是為了裨補鸇陰城塞魏國騎兵不佔優勢之缺。
且揚州刺史王凌轉為鎮東將軍,以尚書孫禮轉為揚州刺史。
亦是說,魏國覺得江東經此大敗後,短時日內不復為患,打算傾力戰西北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