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四月,雨水尚不充沛,河道水位並不算高。

這令曹叡應對孫權前來救援多了許多便利。

對江東頻頻入寇滿腔怒火的他,此番準備異常充分,在督軍前來荊州時竟是先令徵南將軍督王昶日夜鍛造了鐵鏈,橫連沔水,鎖江!

是故,孫權的倉促來援便吃了暗虧。

饒是素以水師精銳著稱的江東,在措不及防之下,前頭戰船被藏在水面下鐵鏈攔截而失去速度,形成整支船隊的堵塞。而魏國此時趁機在上游放下早就備好的尖木,順流撞破洞穿了數十隻鬥艦;且兩岸伏兵驟起,以弓弩肆意狙殺落水計程車卒。

令江東還未接戰,便損失了近千士卒。

而待孫權下令船隊退回下游登岸、再度前來戰時,卻發現曹叡乃當道落營、高壘深溝。幾乎是複製了去歲江東困石陽城一樣,讓救援演變為攻堅。

攻堅,素不是江東所長。

然而無奈之下,唯有勉為其難。

救援心切的孫權披甲臨陣,以重金募得先登死士與親衛車下虎士為前驅,晝夜強攻。

但雙方戰了近十日、死傷無數,魏軍的營寨仍舊堅若磐石。

蓋因曹叡此番亦發了狠,同樣披甲親自督戰,以另一支天子親兵虎衛臨陣,同樣以財物官職等刺激將士死戰。

事情的轉機,在第十三日。

被魏王昶領兵困住的朱然,知自身兵馬已然成為孫吳的累贅,故而心有死志突圍之念。

乃聚兵宣死志,作誓歸去後必然以自家財田畝分與斷後之卒,募得死士兩千餘人佯作突圍,逆衝魏王昶部。待將王昶部吸引與牽制住後,便縱火焚了糧秣輜重等,自領其餘兵卒輕裝從另一側突圍。以斷尾求生的慘烈,付出軍損十之六七的代價,終得與江東援軍會合。

孫權得見,執手涕淚齊下,乃退兵。

因為他已經得到潘濬部慘敗而歸的訊息了.......

在荊蠻部落的自發引路下,牽弘與夏侯獻督領的烏桓突騎很快就尋到了潘濬部的行蹤。腹背皆敵且無有糧秣可長期待援的潘濬,乃儘可能的循著山勢且戰且退。

但出了荊山,還有多少丘陵可遏烏桓突騎衝鋒?

待潘濬沿著漳水而下將至麥城時,就被牽弘與夏侯獻尋到了機會,將烏桓突騎分成了兩隊左右夾擊。

無有車陣依託且又軍心惶惶的潘濬部,不可避免士氣大崩。

戰死者不多,但臨陣投降與遁入水中而逃亡者無數。督領萬餘士卒的潘濬,入了麥城後僅剩下兩千餘人,其中千餘人還是戰後數日內陸陸續續自歸來的。

是戰,江東大敗而歸。

臨陣而損者竟高達一萬八千餘人,且還有五千餘人被魏國所俘,輜重糧秣損耗無數,堪稱傷筋動骨。縱使先前孫權許諾將諸葛恪募得的三萬山越精兵分與眾將,亦無法再激勵起各部的戰心了。

而魏國死傷共計四千餘人,雖不獲輜重糧秣,但俘虜眾多,堪稱大捷。

算是雪石亭之戰恥辱了。

但禍福相依。

在曹叡還未來得及犒賞將士、炫耀武功之時,關中傳來的戰報,將他的滿腔喜悅皆化作了悵然——鮮卑拓跋部叛變,與漢軍共力將南匈奴右部滅了........

劉誥升爰臨陣被殺,被漢軍傳首懸掛於成都城頭;部落族眾臨陣戰死十之三四,被漢軍收拾屍首修築京都;其餘俘虜與婦孺以及牛羊戰馬資財等被漢軍與拓跋部瓜分。

訊息乃是南匈奴左部劉豹轉來的。

至於他為何得知,是因為拓跋力微還做了封書信,令一俘虜持往休屠澤。

其書信中且先說了一通自身部落從幷州轉來涼州的歷往,如素來與魏國為善、助其誅殺柯比能與步度根,再細數自身淪為喪家之犬的落魄,以此來斷言雒陽朝廷對遊牧部落的卸磨殺驢與險惡居心。

旋即,再言右部的劉誥升爰曾與他私下聲稱魏國出於邊地安穩的考量,不願見劉豹成為大單于,故而打算扶持劉誥升爰續其父去卑之後監南匈奴國政。故而,劉誥升爰許諾,如若拓跋力微能助他攻伐劉豹,日後將共兄弟之盟、相互守望等云云。

最後,乃聲稱他將遷徙往漠北,臨行時特將此自身的前車之鑑告誡,但望劉豹莫重蹈覆轍,更願以此情分令兩部落從此一笑泯恩仇。

劉豹得書信後,不知出於何目的,將原件給傳與雍涼都督司馬懿。

且還附上了自身難為侵擾漢軍武威郡各縣、策應夏侯儒與秦朗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