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道聞(第1/2頁)
章節報錯
七月流火。
渭水兩岸的麥穗亦開始開始變得飽滿沉甸,煞是喜人。
步履緩緩的鄭璞,隨手捋下些許放在手心中揉了揉,吹去雜物便放在口中嚼。似是還有些乾澀青味,但已然有了淡淡麥原香。
一直亦步亦趨在他身後的一老丈,不知覺的縮肩微躬著身,摒著呼吸死死看著耷目嚼麥粒的鄭璞。
他乃隴西郡首陽縣的麥“能”。
顧名思義,他擅長於農桑,尤善種麥,故而在丞相推行鄭璞昔日所諫“拾賢館”,從民間選拔有一技之長者授予“能”之職稱,佐太守與縣令署民生瑣碎之事。
如今,鄭璞被丞相授予巡農桑之責,輾轉隴右與漢中各地巡麥田,至他所務之地時,他自然緊張莫名。畢竟,從昔日一微末如雜草般的佃戶轉變為被官府授予“能”,是他從來都不敢想象的殊譽。
“甚好。”
嚥下了麥粒,鄭璞側頭對那老丈頷首讚許道,“此地之麥長勢比五溪聚更好一些,可見老丈平日多盡心。不過,麥熟還需些時日,老丈可不能掉以輕心。”
呼.......
聞言,那老丈頓時鬆了一口氣。
亦綻放了滿臉的溝壑縱橫,咧著掉了好多顆牙齒的嘴“呵呵”笑了起來。
好一會兒,他才反應過來,忙不迭躬身行禮,嘴裡吶吶了好久才磕磕碰碰的擠出幾個字來,“將軍放....寬心,照料麥好,糧貴,小老兒命不比更貴.......”
久居人下的卑微、驟然被位高權重者讚賞,令他激動漲紅了臉龐,話語也顛三倒四的。
不可免,惹得周邊之人皆爆出了善意的笑聲。
鄭璞亦笑顏潺潺。
側身不受年長者之禮,伸手扶起他頷首致意罷,便在扈從的簇擁下轉身離去。
待遠離了麥田,扈從乞牙厝便驅馬近來些,低聲問接下來的行程,“郎君,現是巡其他處,還是徑直入西平郡?”
入西平郡,自然便是要往西海(青海)說燒當羌王芒中出兵助戰之事。
至於為何將此事併入鄭璞巡農桑之務中嘛......
以非正式來使的身份前去提一嘴便好了!
在丞相心中,如今當以維穩燒當種羌為上,寧可羌王芒中不出兵亦不能在此時逼反了他,以免讓原本兵力捉襟見肘的隴右雪上加霜。
“且先往狄道罷。”
略作思緒,鄭璞便說道,“今至隴西,理應拜訪一番伯達兄。”
是的,剛上任的隴西太守乃張表張伯達。
大漢對各郡縣的太守與縣令授職時,都儘可能的將涼、益州籍貫士人對調任職。
不僅是遵循大漢避籍的舊制,更因為丞相有心讓素來閉塞偏安的巴蜀之士,見識大漢疆域之大,以圖激勵他們的開疆闢土之心。
一路無話。
入狄道城至太守府時,得信出迎的張表拊掌而笑,“竟是子瑾前來!何其幸也!”
言罷,便上前執鄭璞之手而入,低聲說道,“好叫子瑾知曉,若你不來,我亦遣人往冀縣求教也!”
呃,求教?
腳步微一頓,隨入的鄭璞先回首示意扈從自行去歇下,才壓低了聲音發問,“不知乃何事,竟令伯達兄尋我邪?”
“唉.......”
張表的回答,乃是一聲嘆息。
原來是才到任一月有餘的他,如今已隱隱被眾僚佐齊心孤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