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願往(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漢若勝了,那還容得休屠澤無主而成為日後的隱患?而魏國若勝了,劉豹焉能不將他們併吞以漲部落實力?
除非他們逃往漠北去!
不過就此時大漢騎卒不多、無力入主休屠澤的實際而言,他們只要不附魏國便是好事。
另一,則是面對孫吳的大軍出荊襄與淮右,魏國的關中大軍並沒有動彈。
倒是雒陽的中軍正在糾集,似是曹叡有意親自馳援淮右。
看到這裡,鄭璞的笑容很燦爛。
若逆魏曹叡果真親自督領大軍趕往淮右,恐孫權真會依他所獻之謀行事。
屆時,一旦孫權聲東擊西轉去傾力攻伐荊襄,逆魏的關中大軍絕無可能安之若素了,亦可令大漢壓力驟減矣!
呵,甚好!
“子瑾以為,孫吳會依計傾力攻荊襄否?”
不知何時已擱筆於案的丞相,見鄭璞在發笑,便出聲問了句。
“回丞相,璞以為或有五成機率吧。”
聞言,鄭璞笑顏不減,拱手而答,“不過,縱使孫吳無有破釜沉舟之勇,但其出兵了,亦是為我大漢將逆魏雒陽兵力吸引去了。”
“嗯......”
丞相微微頷首,以一鼻音略過。
或許,在丞相心中對共盟的孫吳亦不抱有多大希望罷。
繼而問及了河西的戰事,“河西各部的排程子瑾已瞭然,不知可有裨補之見?”
這次聞問,鄭璞作肅容而道,“丞相,我大漢河西戰事之難,在於騎卒寡少,而非短於人謀。是故璞亦無有別思。”
“是啊,奈何國之用不足邪!”
不由,丞相長嘆了一聲,但旋即便又道出本意來,“說到騎卒不足,我倒有個思慮。”
亦不等鄭璞發問,便繼續說道,“西平郡外的燒當種羌自成為我大漢附庸以來,賴此些年的互通有無,已然強盛了不少。我有意依朝廷舊例徵發他們出兵助戰,就是不知,此舉是否會導致他們效仿昔日南匈奴叛亂故事。”
南匈奴叛亂,乃是指靈帝秉政時西北羌亂與北疆鮮卑、烏桓為禍,故而朝廷常徵發南匈奴助戰。南匈奴各貴人懼朝廷徵調無己,便群起誅殺了聽命靈帝行事的羌渠單于,另立新單于叛出大漢。
鄭璞聽罷,便聞絃歌而知雅意了。
丞相這是有意讓他往燒當種羌的棲息地西海(青海)一趟會見,看能否說動羌王芒中出兵助戰。因為最早燒當羌王芒中入漢抗魏,乃是馬岱與鄭璞一併主事的。如今,馬岱遠在河西且軍務繁瑣無法分身,鄭璞便是最好的人選。
至於為何丞相沒有明言,乃是讓鄭璞為使還有另一層考慮。
鄭璞在河西戮俘築京觀乃是無形的威懾!
燒當種羌再怎麼強盛,羌王芒中也要考慮拒絕鄭璞會引發的後果。
自然,如此考慮,以丞相的性情怎會當面說透呢?
“丞相,璞願往西海說羌王芒中。”
當即,鄭璞便拱手請命,慨然而道,“縱使璞不能使彼出兵助戰,亦能令彼無有忿恚於心。”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