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深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繼鮮卑大人軻比能與步度根、遼東公孫氏皆覆滅後,魏國的北疆不管鮮卑、烏桓抑或雜胡等各個部落,強者遠遁漠北、弱者臣服內附,如今已然無有戰事。
昔日戍守數千裡邊疆的戎卒,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目。
從中調撥出兩萬大軍交予夏侯儒統領,並不算什麼難事。
不然,僅是擾河西之地,司馬懿何須動用心腹愛將胡遵、鄧艾督領七八千士卒往賀蘭山以南屯田呢?
這便是司馬懿上表雒陽陳述奪回河西與隴右的設謀中,請曹叡將夏侯儒調入幷州的緣由,亦是所隱藏的後手。
莫說漢軍無可能意料得到,昔日戍守幽州計程車卒會千里迢迢出現在鸇陰城塞,就連魏國廟堂袞袞諸公都無有幾人知曉,北疆戎卒會參與河西之戰——在所有人的眼裡,曹叡讓夏侯儒往九原郡,乃是為了確保新復置的雲中、九原與朔方等郡安穩罷了。
抑或者說,在吸取昔日曹真屢次出兵皆無法奪回隴右的前車之鑑後,令司馬懿覺得若無有出人意料之“奇”,便難有正兵之勝。
尤其是關中主力士氣堪憂,且皆暴露在漢軍眼皮底下,難為奇兵之舉。
然也!
不管是司馬懿還是曹叡,都從來沒有將奪河西與隴右的希望,寄託在南匈奴左右二部以及鮮卑拓跋部身上。
彼胡虜者,焉能成事邪!
充其量不過是分散逆蜀兵力、迷惑逆蜀部署排程的幌子罷了!
至於從幽州調兵耗費巨大、需要許給士卒很高的待遇方能保證士氣戰心等考慮,為何曹叡也能接受嘛.......
他已然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司馬懿在上表時,還附上了自漢軍出隴右以來的屢次戰事中,雙方的應對以及設謀。
從此附表中,可以看出曹真屢番用兵皆太正!
而漢軍出隴右的出其不意、奪鸇陰城塞的千里奔襲、在令居之戰中所用的虛虛實實皆是以奇勝!
“老臣竊以為,關中出兵隴右抑或漢中,地形之利不在我,皆事倍功半也!為今我魏國與逆蜀,已然攻守易勢矣!若不早圖之,容得彼逆蜀數年時間修生養息、擴招騎卒演武,恐今後我魏國不僅難復隴右,關中之地亦如前朝涼州羌亂時皆不得安也!故而,老臣思得此計,以求破局之數。若天遂人願,我魏國可破鸇陰城塞,進而攻入河西走廊得復涼州,進望隴右;如若差強人意,夏侯俊林領軍圍困鸇陰、郭伯濟督軍北上策應,可逼迫逆蜀兵出隴右來救,令我魏國可抵消地勢不利之困也!若逆蜀兵出,老臣便以兵臨逼漢中褒斜谷與武都散關,令其難顧首尾也!望陛下察之!”
在上表的末尾,司馬懿乃是如此作言的。
對先失隴右、後喪涼州耿耿於懷的曹叡看罷,獨自沉吟了數日,最終還是有了再次大動刀兵之念。
反正若是荊襄與淮右有戰事,尚有駐守雒陽的精銳中軍可馳援。
且他自忖,以孫吳此些年的攻勢來看,應是不足為患的。
是故,當日他才很謹慎的傳書信於司馬懿,問可否從關中調兵。
不然,若只是擾河西的戰事,蜷縮在關中的主力並不參戰,為何不能調動三五千兵馬入驚險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