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倉皇(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西走廊,武威郡。
自魏國關中精騎入賀蘭山之南後,盧水(石羊河)流域最東端的撲擐縣,便成為了大漢駐軍守禦的前哨。
從撲擐沿著烏鞘嶺東行至媼圍縣,這段昔日渺無人煙的數百里荒谷,現今成為了雙方騎卒斥候頻頻相遇、相互追逐廝殺的戰場。
今日亦不例外。
但見烈日炙烤的荒漠中,有十餘明顯漢軍服飾的騎卒,正倉皇往撲擐縣方向疾馳。
戰馬上的騎卒不停的用力夾著馬腹、將身體伏在戰馬脖頸上避免風沙覆鼻眼,時不時還回首顧看一眼,滿臉的急切。
因為他們身後,尚有約莫百餘騎正死命追逐著。
有些騎卒頭戴氈帽、有些髡頭以及半數身披制式皮甲,顯然是參雜了不少鮮卑與匈奴的魏國騎兵。
兩股騎卒的距離不足一箭之地。
不少騎射嫻熟的鮮卑或匈奴騎卒,在追逐之時還不忘搭矢引弓,看能否將前方的漢卒射下戰馬來。只是逆風發矢且他們所用的騎弓過於疲軟,故而難以建功。
但裝備精良的魏卒卻是不同。
只見他們藉著腰腹之力微微側身,握著馬韁繩的手橫起小臂作為支點,將做工精良的騎弩架上,透過望山眯眼瞄了片刻便按下了懸刀。
二十餘支弩矢強勁的破空聲,令前方正逃亡的漢騎卒險象環生。
身軀幾乎貼在馬背上的張特很是狼狽。
臉龐滿是被汗水黏住的沙土,頭髮亦隨意散落催下,迎著勁風在肆意飄揚。方才有一支弩矢貼著他的頭皮而過,將束髮的介幘給帶飛了。
是的,乃先前督領兩百甲騎的張特。
昔日丞相與曹真最後一次野戰時,他以兩百甲騎後襲破陣的捕捉戰機之能令丞相頗為讚賞,又因如今朝廷財力物力匱乏,無力再擴編更多甲騎,是故在涼州盡復後,丞相便將他調入馬岱麾下任職校尉。
一來,乃是督領破陣甲騎的將率,只需勇猛即可,沒必要讓張特大材小用。
另一則是馬岱的年紀終究也高了。
歷經過鄴城與冀縣兩次屠戮的馬家,子嗣異常單薄,如今皆留在成都任清貴之職,統領西涼鐵騎的將率已是後繼無人。畢竟,依著以往大漢軍中不成文的慣例,馬岱的副職武都白馬氐王楊霽不可能成為主將。
同樣出身邊陲之地且精於騎戰的張特,便是良選。
自然,姜維更合適。
但丞相對姜維的期待乃是督,而非將率。
被轉來河西任職的張特,本著感激與建功立業之心,自發請命來此地戰事前哨撲擐駐防,亦常常親自帶領著斥候戒備與刺探軍情。
憑藉著弓馬嫻熟,每每出巡,不乏能斬獲三五級魏國斥候而歸。
但今日的他很顯然運氣不佳。
魏國不知是連番折損斥候惱羞成怒了,還是即將要大舉來襲,派遣而出的斥候竟以五六十騎為一隊。
僅帶著二十騎而出張特與之相遇,當即下令反身而歸。
軍中斥候素來以精銳擔任,敵眾我寡,在戰事尚未開啟之前沒必要因為魯莽而折損。且雙方距離約莫有兩箭之地,折身返回彼魏騎亦追之不及。
只不過,有時候屋漏往往逢連夜雨。
就在雙方你追我逃了約莫二十里,竟有另外一隊魏國斥候突然現身前方,從烏鞘嶺之南方向斜插而來!為了避免被攔腰鑿斷,漢軍斥候不得不調轉馬頭拐向北先行避開,然後再折西往撲擐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