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父讎(第2/4頁)
章節報錯
饒是鄭璞心中對此人隱有戒備,但聽聞此稱謂時亦忍不住興趣大增。
“無需多禮,且入座。”
捋胡打量了片刻,鄭璞方出聲,“尊駕既是吳郡人,莫非舊日光祿勳威卿公之後乎?且我觀尊駕儀表堂堂、英姿威武,非庸碌之輩也!為何舍鄉梓之近與宗族之親,遠赴千里來我大漢出仕邪?”
威卿公,乃是漢光祿勳沈戎。
因辭爵位而避地徙居在吳地烏程縣,今江東沈氏幾乎盡是出他之後。
“迴護軍,我委實威卿公之後。”
方起身入座的沈幽聞問,連忙拱手作答,“然時移世易,宗族分枝散葉,至我祖輩時已然在吳郡吳縣定居多年矣。至於我為何離鄉梓宗親,捨近求遠來蜀地......”
言至此,他雙眸戾氣乍現,音色激越,“乃因父仇不共戴天,我與孫權賊子勢不兩立耳!”
呃,父仇!
但似是聽聞,孫權不如孫策嗜殺且以懷柔手段對待豪右啊?
略揚眉,鄭璞輕輕頷首,緩聲說道,“雖知打探君過往家事不妥,但還請君詳言之,多有得罪。”
言罷,還舉起酒盞遙敬以示歉意。
“不敢當。”
連忙舉盞,沈幽一飲而盡,亦開始細細說起緣由來。
原來他乃沈友的遺腹子。
沈友,字子正,年十一時道遇時任豫章太守華歆。華歆異之,邀與同車共語,友以語駁之,由是江東知名。年長,名聲更盛,文武兼備,曾註釋《孫子兵法》。且有辯才,坐宴之時,與席之眾人皆默然。
孫權繼統御江東後,以禮聘之,敬憚有加。
但後孫權大宴臣僚時,沈友言語有誤被逐出,且時有庸臣嫉其才高,譖其有反心;沈友知身不可免禍,乃駁之曰“主上在許,有無君之心者,可謂非反乎”。
孫權得聞後,以他終不會為自身所用,遂殺之。
時為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沈友年歲二十有九而遇害,妻妾皆被宗族遣送嫁與他人,但一月之後妾方知身已有孕兩月餘,乃私歸沈家白與宗長。
宗長以沈友無辜,憐之。
乃以金將沈友小妾贖回,藏與外家而養,所生之子即沈幽是也。
幽者,隱也,蔽也。
為之命名時,沈家宗長乃是期盼著沈幽能順利健長、令沈友血脈得續,且隱於眾人中,不令孫權察覺而再害之。
但沈幽少年郎時,才學展現如其父,名聲漸鵲起。
沈家宗長心憂,便將其身世提前告知。
自那時起沈幽便守拙默言,不復顯才學於他人前,私下卻是勤讀兵書與習武。年十七,自取字為不疑,假宗族商賈事遊歷各地,足跡遍佈揚、荊與交州。且疏財仗義,陰結草莽勇夫與厚恩養扈從,冀望有朝一日能為父復仇。
不是打算領死士去刺殺孫權。
有過孫策輕而無備的前車之鑑,孫權雖也喜好獵虎,但外出之時甲士團簇不會讓重蹈覆轍之事發生。
沈幽乃是打算聚攏扈從投戎督軍滅吳!
魏文曹丕最後一次征伐吳時,他本想領扈浮海入青州,以身許與魏國隨徵吳,但未發,魏軍便退了。
後石亭之戰,魏國慘敗而歸,令他不復投魏之心。
無他,他對依附魏國滅吳的期望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