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吳國有人在候,乃是大漢遣使來訪的文書早就提前投過去了。

依禮,入吳國地界巫縣後,鄭璞一行便會登上吳國舟船,在吳國水師護衛下一路順流至揚州建業。鄭璞倒是想走陸路看看吳國各郡守備或關隘,抑或在途經武昌時見識一番吳國大都督陸遜的風采。

但是可惜了,根本沒有機會。

“好。”

鄭璞含笑頷首,且招呼隨行之人一併收拾儀容等。

一路無話。

仲春三月末,抵建業。

至塢下船,吳有司禮儀在岸相迎,引往官驛。

甫一至,竟見許多伎樂已夾道班列,吹笙鼓瑟而迎。

亦令鄭璞詫異不已。

不過正常出使往來罷了,且他亦非德高望重之輩,彼孫吳何故如此大費周章?

再者,禮儀盛隆,亦不會令他在商議戰馬貿易時,將作價降下來啊~~

而此時,有一年紀未至三旬之人越眾而出,徑直步前,笑顏行禮而道,“在下乃諸葛融,字叔長,見過鄭君。”言罷,不等鄭璞回禮,又繼續說道,“家兄知鄭君為使,不勝歡喜。但任職在外,不敢擅歸,難踐昔日在隴右謂‘鄭君至江東,當出百里鼓瑟吹笙而迎’之言,故而書信傳我,令我代之,還望鄭君莫怪。”

呃...........

聽罷,鄭璞這才瞭然。

素來被孫權喜愛的諸葛恪,因為屢番聲稱自己可平山越、求授兵外任,故而在去歲便被授予撫越將軍、外放為丹陽太守,故而不在建業。而諸葛融乃是諸葛瑾的幼子,雖早就出仕,但因父兄皆領軍在外,故而被孫權留在中樞充任近侍。

“竟是葛君在此作候,令我甚榮焉!”

鄭璞連忙笑顏執手還禮,旋即,便又感慨作聲,“不想昔日嬉笑之言,元遜兄猶記於心,由此可見葛君家風之善。昔季布一諾逾千金,不外如是也!”

“鄭君此言過矣!過矣!”

聽聞鄭璞之贊,自幼養尊處優、身軀甚龐的諸葛融頓時雙目笑如線,連忙擺手謙遜。

旋即,乃側身伸手虛引,“鄭君,我國陛下知鄭君遠道而來、沿途勞頓,故而將會面之期定為三日後。時我在側,便斗膽建言,以官驛無奴婢使喚為由求得陛下首肯,邀鄭君入寒舍暫住數日,代兄長略盡地主之誼,還望鄭君莫嫌簡陋。”

一國之使竟是下榻你家?

看來孫權對諸葛一家的恩寵堪稱無可附加。

鄭璞心中隱隱有悟,“葛君此言差矣,得入大將軍府邸,乃我之幸也!焉有嫌簡陋之說?”

“哈哈哈~~~”

諸葛融大笑,揮手令扈從開道,笑謂曰,“家兄常稱鄭君之才乃巴蜀俊偉,故而我此番亦廣邀江東俊才設宴,為鄭君接風!”

【注1:三峽工程後,水位升高,古時夔門駐軍扼守的出入口已經被淹沒,白帝山亦需要架橋通行。如有興趣,可看10元人民幣背面所印的圖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