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他的選擇很對。

因為連續數日入夜後都要領著本部在外埋伏的張翼部,將士們早就望眼欲穿了。

近暮冬時節的夜半刺骨嚴寒,不可生火取暖、無處避風的荒郊野嶺,每多呆一刻鐘都是對意志的磨練。當魏平領軍至漢軍營寨前時,大喜過望的張翼早就督兵將魏軍歸城的道路徹底堵死了。

故而,出城的六千魏軍無一得歸。

伴著魏平戰死,餘者皆伏地請降,僥倖逃離漢軍營寨計程車卒亦被張翼部所執。

待天明後清點戰場,魏軍臨陣戰沒者兩千有餘,大部分乃中伏後奪路而逃時相互推攮踩踏而死。

且當漢軍將所有俘虜押至枝陽城前,再度宣稱招降之言時,群龍無首的魏軍僅用了一刻鐘的時間便開啟了城門。金城縣與四望峽的守備士卒更不必說,得悉訊息當即便偃旗棄戈出城伏地稽首。

至此,金城郡再度歸大漢所有。

魏延入城僅休整了三日,便留太守張翼駐守城池、撫慰黎庶,且分出宗預、糜威與龐宏三部,合兵八千人往武威姑臧縣聽令鄭璞排程,隨後便親自將魏平搜刮的酒水與牛羊以及所有俘虜從桑園峽歸隴右冀縣。

隴右雖然將關中與金城隔開,但無法隔絕所有魏國的細作。

令居之戰、金城易主的訊息終究會被魏國刺探到。

屆時,魏國不管是出於不欲大漢順利收復河西走廊的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廟堂威儀與安撫軍心,關中主力必然做出救援涼州的舉動。畢竟,任何世家豪族與軍士及黎庶,都不會擁護一個作視疆域失去而見死不救的朝廷。

至於出兵救援了,能否奪回涼州倒不需要思慮太多。

救與不救,是廟堂的態度;而救援功成與否,乃軍爭勝負的時也命也。

魏延歸兵隴右的緣由之一,就是為了防備魏國即將來擾的綢繆。身為軍中大將,有些常識無需勞煩丞相遣使來召,便且先自為之罷。

另一,則是他不屑於去河西。

雖然是被丞相表請為進軍涼州的督將,但在他心中,涼州唯一值得他臨陣督戰之處,便是蜷縮了兩萬士卒的金城郡。其餘如河西走廊各郡,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插標賣首的土雞瓦犬罷了!

何須他自降身份親自督戰?

他已然官至前將軍,且此番已有了以兩千士卒迷惑逆魏兩萬大軍不敢出城的壯舉,再親自趕去河西走廊,恐被他人謔笑與小輩爭功。

對,爭功!

自丞相諸葛亮私下授意他將虎符暫且轉於鄭璞那時開始,他就明瞭丞相隱隱有以涼州之戰當成為國曆練將率之舉了。

再者,大漢北伐數年方有據隴右、光復涼州在即之功。

而舊日大漢疆域之大,何止隴右與涼州?

更莫說如今逆魏屯集在關中的兵力有十數萬,比大漢兵力更眾,哪怕屢戰屢勝,以大漢的財力物力亦非三五載可滅之。

或許,他與丞相這輩人若能目睹漢旌入主關中、還於舊都便是先帝庇護了。

興復漢室、克復中原之志,終究有一日要落在小輩的肩膀上。趁早讓他們歷練成才,令大漢得以薪火相傳,就是他們這輩人報效先帝知遇之恩最好的方式。

這也是他讓宗預、糜威與龐宏領軍去河西的考慮。

至於為何將關興部帶回來了嘛........

令居之戰關興部斬獲最多,必然以首功論,總要讓其他人也沾些功勳。他既身為督帥,便儘量避免厚此薄彼的怨言滋生。

事實上,魏延此番排程十分合理。

尤其對在河西的鄭璞等人而言,乃雪中送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