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彼諸葛亮欺我無騎兵可用,是故膽敢奮前乎?

眯著眼睛的曹真,眸光愈發冰冷了。

“你且去傳令。”

微微咧了咧嘴,曹真回首目視著那幕僚,語氣不急不躁,“讓崔牙將領本部,往左翼代我督戰壓陣。並傳我將令,謂左翼士卒,凡戰敢退者,戰後必究!且遷罪家人,無論老弱婦孺盡沒為軍奴!”

那幕僚聞言頓愕。

略怔了少時,待看到曹真雙眸冒出冷芒時,才反應過來。

“謹遵將令!”

連忙大聲而應,迅速轉身攀下高臺離去。

他不是質疑曹真僅遣一牙將前去督戰、難挽左翼局勢的決策。

而是感慨素來恤士卒的曹真,今竟如此果決。

魏國軍法素以嚴苛著稱。

連為國征戰多年、鹹有功勞的將率,在勢窮之時都寧可戰死,亦恐牽連門戶而不敢投敵苟活。更莫說是那些因“世兵制”,而舉家生死皆被官府掌控在手中的兵子了。

曹真如此將令,相當於斷了那些士卒的活路。

要麼死戰不退,要麼戰後家眷皆生不如死,無有第三種選擇。

只是這種將令的弊端也很大。

以死脅迫,固然能讓士卒漲一時血勇。

但逆蜀中軍已然往左翼傾去,曹真若沒有繼續派遣兵馬去援,後果終究還是戰線被擊潰。而且在無有退路之下,那些士卒說不定在心忿之下臨陣倒戈了!

人非草木嘛。

情急之下,孰能料其所為?

那幕僚離去之時,心中也在揣測著。

以大司馬的將略,不可能看不到如此後果,但依舊如此排程,莫非.......

大司馬是想趁此機會,攻破逆蜀的中軍乎?!

在魏軍中,他身為大司馬的幕僚,也是有資格閱覽軍中機密的人之一。

亦知道諸葛丞相中軍有那幾部可稱為精銳,如虎步軍、青羌五部等,如今皆遣去了左右翼。

更知道曹真的千餘親衛部曲,堪稱虎狼之師。

因為這千餘部曲與魏國天子親軍之一、成建制於魏武曹操時的虎衛軍,系出同源。

初,此軍號稱虎士,乃許褚所將之眾,皆為劍客。

魏武曹操得之,以為皆壯士,即日拜為將。

後,從軍征伐,諸多虎士以軍功拜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職為都尉、校尉百餘人。

後來,曹叡即位後,以曹魏宗室節帥逐漸凋零,唯有曹真為國戎馬且勞苦功高,乃特賜虎衛五百為親衛部曲,以示殊榮。

因而,那幕僚愈發相信自己的推斷。

若是逆蜀丞相諸葛亮再繼續將兵馬傾去左翼,曹真定不會錯過良機。

就如蜀軍將精銳放在左右翼,效仿田忌賽馬以上駟對下駟一樣,意圖從側翼突破戰線夾擊中軍,曹真同樣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

以這些虎衛為前驅,精銳本部士卒為後續,豕突擊破巴蜀的中軍!

亦然,曹真相當於將計就計,緊握戰場的主動權——與其被動的遣兵馬去壓住搖搖欲墜的左翼,倒不如主動將之當成誘餌。

如果漢軍一直將破陣的希望,寄託在左翼上的話。

事實上,那幕僚猜測到了曹真意圖的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