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新城(第1/3頁)
章節報錯
能夠對魏國北疆造成侵擾的勢力,分別是遼東公孫氏、烏桓、鮮卑以及匈奴。
其中,匈奴在魏武曹操時期就被分化為五部內附,早就不足為患。
東部三郡烏桓被魏武曹操攻破內遷,代北烏桓被曹彰所攻滅,唯一僥倖逃去漠北的首領骨進,後來亦被田豫斬殺,此族開始沒落。
至於鮮卑,西部陷入內亂,無力犯境作亂;東部大人素利先是田豫五戰五勝,後又迫於被軻比能所攻,選擇內附魏國,勢力無存;再加上中部鮮卑軻比能現今被殺,整個鮮卑都陷入互相侵伐,漠南自此少事。
而遼東公孫氏也已然覆滅.......
亦是說,隨著遼東之戰以及平城之戰落幕,魏國的北疆迎來了久違的平靜。
曹叡終於擁有了穩定的後方,心無旁騖的可以調動更多兵力以及擁有源源不斷的物資,用來迎戰漢吳兩國了。
但他沒有充裕的時間綢繆。
當他不顧袞袞諸公以戰事頻繁、黎庶苦徭役太久等理由反對,決定支援大司馬曹真將傾關中與河西之力與逆蜀大戰時,東吳也出兵了。
歷經數次浮海喪兵無數而收穫了了後,孫權終於將目光放回陸地上。
尤其是,這些年大漢出兵頻頻有捷報出來,而東吳卻除了石亭之戰就沒有什麼功績可言,這讓他很心焦。
三國鼎立,本是魏國獨大,漢吳皆弱。
他不想見到未來漢魏變成了分庭抗禮,而東吳一家獨弱。
因而,他從春末夏初之時,便厲兵秣馬籌備著北伐。
恰好,六月中旬,漢丞相諸葛亮第一次遣使者來,邀他踐行共伐逆魏之盟。
當奪下鸇陰城塞的軍報傳到隴右,丞相便開始準備迎接魏國來襲了。
無論如何,魏國都不可能坐視鸇陰塞落入大漢手中。
因為若是不奪會鸇陰塞,涼州便與關中決絕——當雒陽威信無法傳遞到時,涼州便不可守了。
哪怕是魏國已然採取了“邊人治邊”的政策。
畢竟,河西走廊就這麼幾個郡,只能讓少數人得利。
但河西豪右及羌胡部落首領比比皆是,不可能人人皆利益均沾。
那些分潤不到利益的人,抑或者是覺得利益太少的人,在魏國無法對河西走廊造成威脅、漢軍兵鋒降臨的時候,就會想去將利潤重新分配。
進入河西的漢軍,就像是一個火種,將無數不安現狀的人,心中那股野望點燃了。
打破舊秩序,權力重新洗牌,將利益分配的模式改變.........
新的勳貴,註定了要踩著舊權貴的屍體崛起。
就連目不識丁的馬匪首領,都深諳此道,都會為了撈到一官半職,而甘願給漢軍提供情報、成為馬前卒。
而失去了涼州的魏國,將會迎來什麼場景?
不出五年,就會迎來大漢以萬騎席捲關中;而一旦大漢攻入關中,便是擁有了昔日強秦席捲六國的王霸之基。
還有更令人畏懼的——一旦大漢還都於長安,同樣是一個燃起人心的火種。
那意味著:漢祚未絕!
魏立國的時間太短了,無法抵抗四百年的漢室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