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所求(第2/2頁)
章節報錯
“璞年十四時,先考病臥於榻,告誡璞讀《捭闔策》和《戰國策》。”
“璞結廬守孝期間,尋得家中藏書如《三略》、《六韜》以及《孫子》,見書中皆有先考註釋,不敢辜負,便自讀之。”
“除服後,璞閒在桑園,無所事事,便託兄長及母家阿舅尋得《吳子》、《司馬法》、《尉繚子》以及《孫臏兵法》等研讀。可惜,託親尋得之書,皆殘缺不全,遺漏甚多。且璞性子又輕佻,讀書常不求甚解,僅略知其意而已。慚愧!慚愧!”
喔........
饒是早就心有所悟,但秦宓聽著聽著,還是忍不住手顫頓了下,捻斷了好幾根鬍鬚。
亦忍不住,憤憤的瞪了鄭璞一眼。
小子無狀!
當長者之面,竟不真誠篤粹!
流傳於世的兵書和籌畫策計論,大多都讀過了,還自謙什麼慚愧?!
雖說,如今的鄭璞止於紙上談兵,但益州豪強大戶,又幾家是有籌畫兵法傳承的?
“唉,衡之兄的心思,我知矣!”
半晌,秦宓才悠悠的嘆氣,衝著鄭璞擺了擺手,“子瑾何求,我亦知矣。夜了,你且去歇下吧。”
他的確已明瞭。
從鄭度授學用的書籍便可知道,想將鄭璞培養成為籌畫士。
這也很好理解。
對於鄭度而言,長子鄭彥早早就踏上了牧民施政那條路,足以傳承官宦門第;幼子沒必要再重複。不如傳承父之所長,當個熟諳軍略的籌畫士。
只是鄭度過世後,鄭璞在自己摸索的期間,還變本加厲喜歡上了兵家的攻伐之道。
並不甘心給別人當帳下幕僚,止於出謀劃策。
或許,是當年鄭度獻策於劉璋,卻被罷黜遣歸鄉閭的緣由吧!
秦宓也想通了,鄭璞決絕不應辟命的緣由。
如今蜀漢的廟堂決策,都出於丞相府。
這也是秦宓身為長水校尉,署公時卻是在丞相府的緣由。而州牧府,因為是丞相諸葛亮兼領的關係,許多緊要職權都併入了相府中。若是鄭璞應了州牧府的辟命,便再無籌畫策算、戰事隨征伐的機會。
尤其是,州府還是闢鄭璞為勸學從事主文教。
唉,罷了!
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老夫與衡之兄知交一場,理當為你張羅一番。至於事協與否,便看你造化了。
鄭璞離去後,又獨自枯坐良久的秦宓,最終做出了決定。
隨即,便喚來家中管事,讓其連夜抄錄註釋版的《千字文》,才去歇下。
翌日,丞相府。
秦宓忙完公務,便尋到了蔣琬,徑直髮問,“公琰,尚有空閒否?”
正埋首案牘署事的蔣琬,聞言而顧,見是秦宓,連忙起身拱手做禮,笑容洋溢,“秦校尉來尋,我自是有閒暇的,不知校尉有何吩咐?”
嗯,秦宓年紀已有六旬,揚名之時劉焉尚未入蜀,輩分很高。而且他素有清名,無爭權奪利之心;亦是如今蜀漢政權中,為數不多的益州士人領袖之一。
是故,不管哪個派系計程車人,對其都頗為敬重。
“閒談耳。”
秦宓頷首,伸手虛引,示意蔣琬同行,邊走邊問,“我得聞,丞相讓你徵辟鄭家子為州勸學從事,可有此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