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眸灼(第2/2頁)
章節報錯
“幼常亦無狀!身為朝廷僚屬,安能口出如此諂諛之辭邪!”
習以為常的,諸葛亮亦笑責了馬謖一句。
待止住了笑意,他才擺了擺手,“罷了。此子既有才學,且能為國籌畫,我見見他又何妨!嗯,以幼常之見,此‘推恩’乃當做何論?”
這次,馬謖聞言,臉上有些慎重。
對於《推恩令》,任何人都知道,是指當年漢武帝忌憚於宗室諸侯王勢大,故而以推恩之策,將他們的領地透過不斷分封消弱,無力再對抗朝廷權威。但今日大漢則是不同。先主劉備起於微末,半生飄零,幾無宗室助力,何來諸侯王勢大之弊病?
然而,鄭家子既提及此策,乃是效仿《推恩令》之意,其中必有所關聯。
“丞相,謖於相府歸途上,亦細細思量鄭家子的本意。”
馬謖沉吟了少許,便昂頭拱手,眼眸炯炯,“然,其中細則,謖不敢斷定能已悉數參透、瞭然於胸。但亦敢斗膽,請試言之。”
“嗯,但說無妨。”
諸葛亮讚許的點了點頭,和煦的笑容再度綻放。
他最欣賞的,就是馬謖身上這股不甘人後的銳氣。
或許,在別人眼裡,算是鋒芒畢露。但他覺得,如今地小民寡的巴蜀,想與佔據天下七分的曹魏爭鋒,就應該擁有具備銳意進取的意氣!
就應有不屈之銳!
奮爭之勇!
否則,以何與之爭?
尤其是,他身為一國之宰,須以持重威儀示人,無法做意氣風發之態。
而年過三旬不久的馬謖,上能參與朝廷議事,下能入掌行伍繁瑣,便是最佳人選。
“諾!”
馬謖頷首,便朗聲說到,“建安七年,南匈奴再次內附於大漢,當時曹操秉政,便先後將南匈奴分為五部,每部擇立貴族為帥,另選漢人為司馬對其進行監督。後,建安二十一年,單于呼廚泉來朝,曹操便扣之於朝,該授右賢王去卑監其國,讓南匈奴再無力為叛矣!”
“是故,謖竊以為,鄭家子此推恩之策,乃是佐分化南人及瓦解南中夷人部落之意。如朝廷平定南中叛亂後,便將五郡之地再重新改置,以分其土絕南人勢力縱連;如以朝廷之命,徵辟各部夷人部落首領入朝為官,待以客禮,授於富貴,再擇漢人僚佐或忠於朝廷的夷人,代為掌部落。如此長久以往,南中皆無力反矣!”
“然也!”
諸葛亮拊掌而和。
繼而,又欣慰不已的囅然而笑,“幼常之論,甚得我心。”
馬謖自是謙遜一番。
兩人再續些閒話瑣碎,便以夜已深散去。
獨自一人時,諸葛亮再也抑制不住滿臉的倦色,和衣偎塌而眠。
只是那撩人的月色,調皮的從窗帷透入,流連在地上,撥弄著難眠人兒的心緒。
自建安十九年先帝定蜀,至今已有十載矣!然,依舊有許多蜀地豪族,不願讓子侄出仕或榮辱與共,唉........
諸葛亮輾轉反側,睏倦異常,卻半點睡意都無。
倏然,猛然睜眼,目光灼灼。
蜀地豪族?
推恩?
呵,此鄭家子,當真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