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璞謹聽世叔之言。”

鄭璞頷首而應。

讓秦宓笑意潺潺,屢屢捋須,顧盼間皆是“孺子可教也”的暢然。

旋即,又開口囑咐,“子瑾明日歸去,我令家中備了些俗物,你且帶歸。我自是知你家中用度不缺,權當兩家心意往來,你可莫做推辭。”

“長者賜,安敢辭邪!”

鄭璞先是故做肅顏,然後才戲謔而言,“世叔不囑璞,璞亦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也。”

頓時,秦宓忍俊不禁,以手指之而罵,“你這豎子!真.......真有虧衡之兄昔日德行!哈哈哈.......”

一時間,書房內歡笑聲洋溢。

少時,一陣笑罷。

秦宓斂起笑意,蹙眉而視,輕聲問道,“子瑾,你知朝廷是何故,授我長水校尉之職否?”

嗯?

微微愕然,鄭璞昂頭而顧,對視上了秦宓意味深長的目光,才知其意。

嗯,原先的長水校尉,是荊州武陵人廖立。

其人才學斐然,曾經被丞相諸葛亮贊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亦被先主劉備器重,年未滿三旬,便擢拔為長沙太守。

建安二十年時,東吳呂蒙奄襲荊南三郡,他不顧守土有責,棄地隻身歸來,先主仍以其才器不加責,改授巴郡太守。

後又屢屢提攜,見信甚重。

然而,他卻益發自恣才高,目中無人。

當先主劉備崩殂、天子劉禪即位,授之為長水校尉時,他自詡才學當為丞相之副,不應官職位於李嚴之下,便心中憤憤,常口出狂言。不僅大肆抨擊朝廷用人得失,還常貶低同僚;最後,竟連先主劉備都給抨擊了。

絲毫沒有感恩,當年先主的不責與擢拔。

堪稱利令智昏。

因而,他被朝廷以誹謗先帝及朝臣、狂悖自大等罪名,廢為民徙往汶山郡。亦讓朝廷將長水校尉之職,轉授給時任左中郎將的秦宓。

如今,秦宓以官職為引,問於鄭璞,便是隱晦告誡之。

讓年齒尚少的鄭璞,不要因被馬謖贊之,或不久後被丞相府辟命,便自恃才高而狂悖自大,步入廖立的後塵。

“世叔之意,璞知矣。”

悟出其意的鄭璞,鄭重起身而拜,“先考在世時,亦曾戒璞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等言,璞不曾有忘。今又得世叔金玉良言,璞當謹記之,以後必恭謹行事,絕不妄自尊大而做他人笑柄!”

“善。”

秦宓這才露出笑容來,欣慰無比。

隨即,又揮了揮手,“夜了,你明日須跋涉,先且歇下吧。”

“諾。璞先告退。”

鄭璞拱手拜別,情真意切的加了一句,“璞亦望世叔愛惜身軀,早些歇息。平日莫多勞,多加餐。”

話語之溫馨,讓場面譬如父子日常叮囑。

無獨有偶。在遠處的丞相府,類似的場景亦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