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逼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始終誘不出魏軍,也尋不到戰機的魏延,無法接受僵持到大雪封山、漢軍不得不罷兵而歸的結果。
不管是備受信任的感恩,還是對建功立業的炙熱。
是故,他也迸發了性格里的剛猛。
他要領軍南下進攻右扶風的陽城。
陽城,乃是關隴道番須口上方的城池。
不管能不能攻下,漢軍只要行軍至,都別遣兵力與守備隴右關隴道的胡濟部,內外夾擊番須口!而番須口一旦被攻下,便是將六盤山隴山的險隘徹底佔據,讓逆魏的關中右扶風對漢軍無法設防。
如此結果,逆魏是不可能接受的。
也必然要領軍出城前來堵道,進而演變成為魏延的期待:兩軍野外鏖戰。
但是,這種行徑太危險了。
堪稱孤注一擲。
從蕭關到陽城,幾乎是從蕭關道繞到了關隴道、從涇水流域跨到了汧水流域。
如此遠距離的奔襲,糧道不可能保住。
相當於將退兵的後路自動捨棄了。
進,尚有一線生機。
退,將全軍覆沒!
且這個進軍路線,並不是魏延抑或者是吳懿、吳班等人提出來的。
而是一個剛剛投奔過來的人。
乃是皇甫隆。
字興高,出身於大漢赫赫有名的將門,安定朝那縣的皇甫氏。
安定皇甫氏雖是名門,且不乏有人在曹魏廟堂任職,但是如今也沒落了許多。如大漢名將皇莆嵩那一支血脈的後人,已然被曹魏遷去弘農郡新安縣定居了。
皇甫隆是留在朝那的支系之一。
與皇甫嵩那支早就出了五服,且又家道中落,是故常懷建功立業、再耀家門之心。
依託家族的名望,少小貧困的他,也有機會研讀書傳。
年雖未至三旬,但在郡內也薄有名聲。
最早曾經被闢為郡吏,後來因為逆魏引鮮卑禿髮部入右扶風,覺得自身抱負理念與逆魏不合,便辭去了官職歸家。
靠幾畝薄田與十餘隻羊,養妻兒老母。
以讀書撫琴養心志,安貧樂道。
如今,漢軍出蕭關,他得到了訊息,便以木車載著老母及兒女,與妻驅趕著十餘隻羊走小路前來投奔。
那時,漢軍見到他時,都頗為欣喜。
大漢名門之後來投,不管怎麼說,都是他們出兵的人望體現。
且無需擔憂他是否乃逆魏細作。
老母及妻兒都帶來了,難不成是拿全家性命來當細作?
再者,以安定皇甫氏的家風與名望,至少現在還是可以信任的。
魏延也很開心。
到不是什麼人心、人望等。
那是丞相與朝中袞袞諸公操心的事。
他關心的,是如何在沙場上擊敗逆魏,建功立業。
讓士卒護送皇甫隆的家眷入隴右後,他便將皇甫隆暫時充當大軍的嚮導,給諸部將率講解安定郡的地理地形,以及可用兵之地。
不可避免,無法誘逆魏出戰時,魏延也詢問了逆魏的必救之地。